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整形外科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737次

    作者:梁杰,罗少军,张培华,曾伟锋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学教研室,广东湛江 524001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为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的过程[1]。 整形外科学是整形美容专业的基础学位课程,在整形美容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好整形外科学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本文就多媒体网络化环境下的整形外科学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1   转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教材为蓝本,以传输“实质性知识”(即认识事物与现象的结果)为教学目标。在信息化环境中,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的同时,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学资源的创建者,学生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2]。对于整形外科学教学而言,新型教学模式中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协作性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提出合适题目,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利用试验、观摩、资料检索、网上调研和讨论研习等途径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构建答案,经过师生讨论,形成一致性结论或倾向性意见。协作性教学模式是指利用Internet及其他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共同提高。在整形外科学总论部分,以基本理论为主,其中“皮瓣移植术”一章是整形外科教学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发展,皮瓣的设计、制作、应用已形成了一套经典的理论,但由于近年整形外科学的迅速兴起、发展,国内外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以惊人速度发展,皮瓣的内涵得到大大拓展,因此教学中必须添加教材外的关于皮瓣应用研究的新进展资料。这一章可应用研究性模式,如以“皮瓣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为题,由学生通过网络及图书馆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撰写综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由学生分组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组内交流,组间讨论,最后整理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科研探索精神及敏感的信息素质。在训练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病例能力时,可采取协作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利用复杂疑难病例进行诊治方法的讨论,相关章节讲授完毕后可进行具体的病例讨论,探讨手术方案,对学生颇具吸引力。如我科一烧伤后瘢痕增生致左足跖屈畸形二年的病人,手术须行左下肢瘢痕切除。在讨论瘢痕切除术后大面积创面修复方案时,学生在课后查阅文献和书籍后讨论集中意见,提出了应用背阔肌游离皮瓣、右小腿桥接交叉皮瓣、大网膜覆盖加植皮等具有高度可行性的修复方案,使他们对瘢痕挛缩畸形一类疾病的诊治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高级认知能力、创造精神、合作精神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养成良好的整形外科学诊疗思维能力。

      2   调整教学安排

      传统的课程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编写教案,然后在课堂上呈现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程式化。我们在各论的讲述中,以往都按照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局部解剖、分类、手术方法、术后效果的顺序进行教学,讲授安排与教材编排无异。学生一开始就接触疾病胚胎学、遗传学抽象的局部解剖,内容枯燥乏味,导致讲解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时收效不佳,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每当接触一个新病种时,其发散思维活跃,会对该病的手术治疗,术后效果兴趣浓厚。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先天性唇裂和腭裂一章的教学设计中,安排先用多媒体展示各类唇腭裂病人的照片,并与术后效果进行对照。学生往往会十分惊诧地发出“哇、哇”感叹之声,尤在观看术后效果时为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唇腭裂诊疗方法的浓厚兴趣,然后我们再利用文字、图片、视频进行病因、分类、解剖、术式讲解,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3   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选取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材并不能囊括所有知识,而且随着科技进步,整形外科学诊疗技术发展的步伐往往超前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修改。整形外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变化的速度日新月异,客观上要求教学内容跟上整形行业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信息化。例如:学生可登录教学网站、商业网站、官方网站等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收集流行的整形外科手术方法等方面的信息,查询某病种近3~5年有关诊断、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

      4   改进教学手段

      整形外科学传统的辅助教学手段多是实物、挂图和模型等,以直观、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但许多教学内容无法通过实物进行展示。在信息化环境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并提供更强大的功能:(1)提供生动形象、逼真、丰富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高保真的声音,尤其能使微观或宏观的现象得以呈现,教学过程形象直观;(2)教学网站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3)减轻重复劳动工作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建立整形外科学主题网站,挂于校园网,内含各章节教案、课件及课堂上因时间有限不能展示的我科收集的病例资源,包括各种罕见疑难病例图片、手术视频及近年来的科研、教研方向、成果、发表的论文,可使学生的学习外延得到大大的拓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增强作为整形外科医师的高度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1(4):310.

      [2]周蔚.现代远程教育建构性学习环境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658.

    ↑上一篇: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下一篇:整形外科咨询护士培训模式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