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

    发表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703次

      作者:童燕萍,叶建华 作者单位:鄞州人民医院 整形科,浙江 宁波 315040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以往称之为海绵状血管瘤)是颌面部血管畸形中最为常见的,它在颌面部的脉管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婴幼儿血管瘤,是由异常沟通的薄壁静脉扩张充盈而造成,表现为浅蓝色的柔软包块,体积、大小不一,不会自行消退。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好发于颊、颈、眼睑、舌唇及口底部。手术切除常因口腔颌面部解剖关系复杂而不能彻底根治或有术中大量出血、术后遗留面部畸形的可能,从而不易为患者及家属所接受。我们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37例,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7~62岁。均按Mulliken等[1]血管性疾病的生物学分类标准的静脉畸形来选取病例,根据病史、体检和彩超检查确诊为静脉畸形。病变部位:面颊部13例,舌部6例,唇部12例,颌下6例。病灶最小0.5 cm×1.0 cm,最大3.0 cm×3.0 cm。B超表现为不均质的低回声腔隙;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流速低;体位试验、穿刺试验呈阳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排除全身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和肝肾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无异常者可进行治疗。注射液配制:平阳霉素1支(8 mg,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地塞米松1支(5 mg),利多卡因5 mL(2%)备用。局部常规消毒,抽取配置好的注射液1~4 mL。操作步骤:将5号针头垂直刺入病灶,回抽有血性液体后即可将药液缓慢注入病灶各窦腔内,至病灶表面略为发白、肿胀。注射后用无菌棉压迫针眼2~3 min,防止药液流出。注射时和注射完成后继续按压病灶周围5~10 min。术后3 d内,病灶局部可出现肿胀或轻微疼痛, 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对病灶较大者,可由病灶边缘进针。2 周复诊,未愈者可重复注射一次,直到病灶消失。3次为一个疗程。平阳霉素一次最大剂量成人不超过8 mg,地塞米松不超过5 mg。本组病例最少注射1次,最多注射5次。

      1.3 疗效判断

      ①治愈:病灶完全消失,功能形态正常。②基本治愈:病灶基本消失(缩小2/3以上),无功能障碍。③有效:病灶明显缩小,但缩小不足2/3。④无效:治疗前后病灶无明显变化或复发。

      1.4 结果

      本组共37例,治愈25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6例,无效0例,无发热病例。随访6~18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无复发或加重。

      2 讨论

      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硬化剂注射、激光等,但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关系复杂,功能特殊,疗效均不太令人满意。静脉畸形为低流量性血管畸形,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为低流量性的血管畸形的首选疗法。传统的硬化剂治疗首选5%鱼肝油酸钠作为硬化剂,其注射后有局部疼痛、肿胀明显、组织坏死,大剂量可引起红细胞溶解等,所以临床应用受限。有文献报道,平阳霉素对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优于鱼肝油酸钠[3]。平阳霉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强、不良反应少、对骨髓和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的特性,临床可用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瘤体内注射,不会引起溶血反应,不会损伤或破坏周围正常的组织结构。静脉畸形具有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更新的非真性肿瘤,病灶内注射平阳霉素,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DNA结合,引起血管内皮细胞DNA链的断裂,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代谢,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增生,发生无菌性炎症,促进其变性、坏死,管腔纤维化、消退,最后导致血管闭塞。有报道称,平阳霉素对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与其剂量浓度和内皮细胞持续接触时间呈正相关[4],因此注射硬化剂时应持续按压病灶5~10 min,以阻断病灶与周围血管的沟通,延长作用时间。

      平阳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过敏等。单独使用平阳霉素约有44%可出现发热,可能与激发机体内热源的释放有关,而地塞米松在体外实验中被证明能抑制内源性致热因子的释放,从而可预防或减少发热的发生[5]。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能够抑制机体内热源的释放,防止平阳霉素所致的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并可消除肿胀,软化瘢痕,因此,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加2%利多卡因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达到无痛效果,以利于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 Mulliken JB,Glowacki J.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J]. Plast Reconstr Surg, 1982, 69(3):412-422.

      [2]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56.

      [3] 郑家伟,陈传俊,张志愿.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系统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2):102-105.

      [4] 叶茂昌,王来平,张志宏,等.立止血和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高血流性血管瘤[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2):126-128.

      [5] 寿伯泉,寿卫东,杨震,等.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3):171-173.

    ↑上一篇:全层病变组织切除加皮肤回植在重度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线扎逐步缩窄蒂部法行皮瓣早期断蒂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