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

    发表时间:2010-07-30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徐海清 皇甫建新 ,陶 波 作者单位:无锡尚美整形美容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4;2.襄樊市襄阳区卫校,湖北 襄樊 441001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去表皮皮瓣填充乳头组织及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治疗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 乳头内陷14例,采用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翻转一侧皮瓣填充乳头组织, 翻转另一侧皮瓣填充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同时收紧乳头根部去表皮的创缘以缩小乳头基底的周径。结果 14例乳头内陷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乳头血运障碍。随访2个月~2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外形医患双方均满意,乳头感觉无障碍。结论 采用乳晕乳头双菱形去表皮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操作简单,乳头形态自然,血运无障碍,感觉功能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哺乳功能得以保留,符合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治术的5个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 乳头内陷 皮瓣 填充

      乳头内陷是女性较常见的乳房畸形之一,不但影响哺乳功能,影响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和美观,局部还会出现湿疹、糜烂、感染,甚至癌变,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乳房发育完全后对乳头内陷经反复牵拉吸引乳头无效者,应进行乳头内陷整复术。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我们应用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例,均为女性,年龄18~38岁,平均25岁,未婚8例,已婚6例,其中2例已育。所有病例均为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按临床分度法[1]中度者12例,重度者2例。都曾用吸引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以美容及哺乳为目的而就医。

      1.2 手术方法 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在乳头上缝一牵引线拉起乳头,在乳头左右两侧乳晕部各设计一个菱形皮瓣,外侧端达乳晕边缘,内侧端在乳头根部弯曲延伸达乳头中下部。按设计去除菱形皮瓣表皮后沿菱形皮瓣两侧边缘切开深达乳晕肌下层,乳头部分及乳头根部不予切开,形成以乳头一侧为蒂的菱形去表皮的皮下蒂复合真皮组织瓣,其蒂部连接于乳头根部,尖端呈游离状态。同法形成乳头另一侧真皮组织瓣。提起乳头,在乳头下方进行仔细分离,同时尽可能保留乳腺导管的完整性,使内陷的乳头得以完全松解。在乳头根部皮下层分离使两侧的切口相互贯通,在通道内翻转一侧皮瓣将其尖端悬吊固定于乳头根部以填充隆起乳头,注意皮瓣两侧要充分游离不致使皮瓣牵拉乳头使乳头内陷复发。翻转另一皮瓣并将其尖端缝合固定于对侧切口的真皮层上以支撑乳头基底部。收紧缝合乳头基底部的空隙,缝合皮下组织缩小乳头基底部,缝合真皮层及皮肤切口。术后10天拆线。

      2 结 果

      本组1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乳头血运障碍,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乳头内陷无复发,医患双方对乳头大小及外形均满意,瘢痕位于乳晕内不明显,乳头感觉无障碍,4例患者孕后哺乳均正常。

      3 讨 论

      乳头不突出于乳晕平面或内陷于皮面之下致局部呈火山口状时,称乳头内陷。根据乳头内陷的程度分为3型[2]:Ⅰ型 (轻型),乳头部分内陷,乳头颈存在,能够轻易用手将内陷乳头挤出,挤出后乳头大小与正常人相似;Ⅱ型(中型),乳头全部内陷于乳晕之中,但可用手挤出乳头,乳头较正常人小,多半没有乳头颈部;Ⅲ型(重型),乳头完全埋在乳晕下方,无法使内陷乳头挤出。导致乳头内陷的主要病因是乳头下中胚层发育障碍,导致乳腺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短缩,乳头和乳晕的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支撑组织缺乏,不能将乳头顶出[3]。根据这一观点,矫正乳头内陷的基本原理为彻底松解乳头后用真皮或皮下组织等填充。应用去表皮乳晕三角瓣支撑法行乳头内陷矫正术[3]被认为是目前较完美和理想的术式。谢双灵等[4]报道用交叉真皮瓣法填充乳头基底部治疗Ⅲ度乳头内陷,虽然早期效果尚可,但2~3个月后乳头逐渐有回缩现象,甚至可回缩至乳晕平面。

      毛运春等[5]认为:从病理学角度分析,乳头内陷除了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等短缩以外,乳头部组织过少,而乳晕区皮肤相对过多也是其主要表现特点。针对此特点,王肃生等[6]在松解短缩组织的基础上应用去表皮的乳晕三角瓣把相对较多的乳晕皮肤组织转移到乳头部填充乳头组织和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取得较好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在乳晕皮瓣设计方面作了一点改进,皮瓣设计时,设计成菱形皮瓣,皮瓣靠近乳头侧延伸至乳头中下部,乳头靠近根部,剥离少许表皮后缝合,既可以缩小乳头基底的周径,使去表皮的乳头根部真皮组织折叠于乳头根部,提高乳头隆起的效果,使乳头外形美观,减少复发可能,又避免了基底部切口环及过多基底部乳腺组织而影响乳头感觉功能。在制备乳晕皮瓣时,当切开皮瓣乳头端两侧边缘真皮层后,应在皮下向两侧适当扩大分离,多保留皮下组织,使皮下组织类似三角瓣,既利于皮瓣尖端血供,又可较多转移乳晕组织至乳头基底部以提高填充效果。松解乳头基底牵拉组织和皮瓣转移后留下的皮下组织空隙要收紧缝合以缩小乳头基底部。

      通过14例手术疗效观察,我们认为此术式操作简单,保持乳头形态自然,乳头血运无障碍,感觉功能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哺乳功能得以保留,符合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正术的5个方面的要求[7]。

      【参考文献】

      [1] 高景恒.美容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89-597.

      [2] 汪 希,张余光,杨 群.乳晕双瓣旋转法矫正重度乳头内陷[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 (6):284-285.

      [3] 邢 新,焦向阳,郝 岚.去表皮乳晕三角瓣支撑法乳头内陷矫正术[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9,10(6):296-299.

      [4] 谢双灵,刘金超,邹宝琦,等.交叉真皮瓣法矫正乳头凹陷[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6):403.

      [5] 毛运春,朱晓峰,王 宇.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2):126-128.

      [6] 王肃生,梁 刚,张志华,等.改良的乳晕去表皮三角瓣填充支撑法治疗乳头凹陷[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1):30-32.

      [7] 周 瑾,邢 新.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1,12(6):326-327.

    ↑上一篇: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18例
    ↓下一篇:氢氟酸烧伤10例临床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