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老年人颅内动脉钙化的发生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11-11  浏览次数:564次

      作者:李丹,李佳睿1,王刚2,张秀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及其发生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39例老年人头部CT片,观察颅内动脉钙化情况,并同时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结果 539 例中,有460 例存在脑内血管钙化,其中前循环379例,后循环81例。30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331例出现脑白质疏松。脑内未见钙化 79例,24例为腔隙性脑梗死,24例出现脑白质疏松。经χ2检验,除90~102岁组之外,有无钙化脑内缺血性疾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内动脉的钙化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前循环钙化者更易出现脑缺血性疾病的症状。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征象,是提示潜在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 老龄,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与脑缺血性疾病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本文通过高分辨头部CT扫描,清晰显示颅内动脉钙化程度,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以及钙化部分及钙化程度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网络,随机抽取1999年4月至2010年4月老年人门诊及住院患者的539例CT片,男289例,女250例,年龄60~102〔平均(78.6±11.9)〕岁。其中60~69岁212例,70~79岁167例,80~89岁110例,90~102岁50例。

      1.2 仪器与方法 所采纳的CT片均为GECT speed 16,SIMENS 16扫描机,用层厚5 mm螺旋扫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颅顶。Demo公司提供的竖屏显示器,像素2 560×1 600。观察的颅内血管为远端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3 钙化的评定标准 调节窗宽、窗位以观察颅内血管钙化情况及动脉走行区,见到动脉壁出现比动脉区及周围实质更高密度的致密区为钙化。CT值60~330 HU。取CT断面显示最大钙化为观察层面,狭窄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 重度狭窄(70%~99%)

      1.4 统计学分析 应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颅内血管钙化检出率 539例受检者,有460例发现颅内血管钙化,检出率为85.34%。前循环钙化379例(70.31%),后循环钙化81例(15.03%)。其中60~69岁组168例(79.25%)钙化,70~79岁组146例(87.42%)钙化,80~89岁组100例(90.91%)钙化,90~102岁组46例(92.00%)钙化。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钙化检出率逐渐提高,60~69岁组,70~79岁组之间及与80岁以上年龄组存在统计性差异(P<0.05),而80~89岁组与90~102岁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2.2 颅内钙化的发生与出现脑内缺血性疾病的关系 两者呈正相关。除90~102岁组之外,各年龄组之间有无颅内动脉钙化发生脑内缺血性疾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加重,脑内出现腔梗的累及范围及脑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增大。

      3 讨 论

      颅内血管是脑供血的通路,其血流的通畅与脑缺血疾病密切相关。随着扫描机器的空间分辨率加大、显示器分辨率的提升及窗宽窗位的自由调节,使颅内血管钙化在早期即能被发现,并能清晰显示钙化的部分及狭窄程度。本组检查结果显示,颅内钙化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加重。脑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钙化的严重程度以及累计范围呈正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长期脑供血不足,远端小动脉出现血流速度缓慢,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前半部,供血区由大脑前、中动脉支配,腔隙性脑梗死时变化明显。尤其大脑中动脉出现钙化,患者多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主要支配大脑后循环,变化不明显〔1〕。脑室周围深部白质主要由穿支动脉供血,导致脑室壁周围3~10 mm范围内成为白质区域的“远端供血区”,即动脉供血的分水岭区。因此,在脑缺血或发生低灌注时,该区域易发生缺血性改变,造成相应的影像学改变〔2〕。目前对脑白质疏松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在临床检出脑白质疏松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前,对引起动脉硬化、大脑低灌注的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和干预,以延缓或减少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阻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缺血疾病的关系密切。但是,病人要进行单独的CT血管成像(CTA)或者颈部彩超检查来确定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既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病人如果出现颅内血管的钙化,就提示体内存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危险因素〔3〕。所以,在平时审阅头CT片时,要注意调节窗宽窗位,就可在一次CT检查中,发现较小的钙化迹象,为临床提供防范和治疗依据。对于没有出现颅内血管钙化并出现脑缺血症状的病人,可以考虑其他引起脑缺血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颅外血管改变、高血压、高血糖、生活习惯等〔4,5〕。

      【参考文献】

      1 赵福兰.腔隙性脑梗死15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55.

      2 刘 杰,刘若卓.脑白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778.

      3 张菊美.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5):3823.

      4 胡洪涛,张振馨,高 山.经头部CT扫描检出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3(26):3558.

      5 顾奇芳,蒋文元,胡晓琴,等.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1(12):3940.

    ↑上一篇:LRRK2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
    ↓下一篇: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对疗效指标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