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818次
作者:邹勇,王朝亮,黄素芳,刘兵
作者单位:1.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000;2.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 莱芜 271100
【摘要】 作者根据手背创面设计皮瓣,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18例。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尺动脉 皮瓣 神经吻合
我们采用吻合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使手部感觉早期恢复,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3~2007年收治手背软组织缺损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15~52岁,平均(28±7)岁。其中烧伤后皮肤缺损9例、电击伤5例、创伤后皮肤缺损4例,所有病例创面手背肌腱或掌骨外露,创面>4cm×6cm。
2 治疗
2.1 手术方法
(1)受区清创,创缘远端寻找皮神经并游离1cm供吻合。(2)皮瓣设计:以豌豆骨近侧4cm尺动脉搏动处为旋转点,豌豆骨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为轴线,结合受区大小设计皮瓣。皮瓣远端设计成泪滴状,翻转后可缓解皮瓣蒂部的张力。(3)皮瓣切取范围:远端在豌豆骨平面,近端可达肱骨内上髁下方,两侧达前臂掌、背侧正中线,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25cm×10cm。(4)皮瓣切取方法:在腕横纹向上以旋转点为中心,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做5cm纵形切口,在腕上4cm处显露尺动脉并解剖出尺动脉腕上支,按设计切开皮瓣两侧皮肤,在前臂深筋膜深面,由近向远锐性分离至屈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间隙处,并游离前臂内侧皮神经1cm供吻合神经,将血管蒂逆时针旋转180°,皮瓣翻转覆盖受区,吻合皮瓣与受区神经断端,无张力下皮瓣与受区皮肤间断缝合。
2.2 术后处理
腕关节背屈15°,患肢抬高置放,术后第13天拆线,石膏托固定2周。
3 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皮瓣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管危象,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其中2例皮瓣较大,出现皮瓣远端表皮水疱,经换药后愈合。1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5±8)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及厚度与受区接近。术后3个月皮瓣感觉开始恢复,4个月两点辨别觉6~10mm。
讨 论
皮瓣适应证:皮瓣可修复手掌、手背、腕部、拇指及虎口的皮肤缺损。皮瓣优点:(1)外观影响小,供皮较松弛,活动度大;(2)解剖位置恒定;(3)尺动脉腕上皮支血供范围广,可切取的皮瓣面积大;(4)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代替前臂以尺桡动脉为蒂的大血管岛状皮瓣,不影响前臂及手的血供及手的温度。皮瓣缺点:(1)该皮瓣供区在前臂尺侧,供区有不适感;(2)皮瓣血管蒂较短不适合做游离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血管为直接皮支,在腕上4.0cm自尺动脉后内侧发出。起始处口径为1.3mm,尺动脉腕上皮支血管进入皮肤后,较恒定的滋养前臂尺侧肱骨内上髁经腕背至手背皮肤,最大取皮面积达25cm×10cm。
手术注意事项:(1)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尺动脉腕上皮支血管部位及走行,标记皮瓣旋转轴点及切取范围,切取皮瓣应大于创面1~2cm;(2)切取皮瓣应在不驱血下进行,以保证术野清晰,避免伤及血管;(3)边切取皮瓣边用细丝线将深浅筋膜间断缝合,防止深浅筋膜分离;(4)皮瓣逆行转移后,一定保持蒂部宽松,避免张力。皮瓣旋转轴点至皮瓣远端距离比轴点到受区近端的距离不能少于2.0cm,否则,蒂部旋转后有张力;(5)尽量将皮瓣内的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受区的神经缝合,使之成为有感觉的皮瓣;(6)术后严密观察血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