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股前外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11-22  浏览次数:720次

      作者:许瑾,余勇,武朱明,李勇  作者单位: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摘要】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5例修复重建多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5例中,除1例游离皮瓣术后感染致皮瓣完全坏死,余均存活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以各种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可用于修复不同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软组织缺损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erior-lateral skin flap of thigh

      Xu Jin,Yu Yong, Wu Zhu ming,et al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Bengbu,Bengbu 2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ransplantation of the anterolateral femoral skin flap.Methods 5 case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on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were repaired by anteriolateral femoral flaps from 2001 to 2008.Results One of the 5 cases had complete necrosis for infection.The others were survived completely.Conclusion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is used widely with its diferent tissue components and harvesting styles,which can repaired soft tissue defects on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Key words] Surgical flaps;Transfer; Soft tissue defect

      我院自2001年至2008年共应用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5例修复重建多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3~47岁。其中: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电击伤后会阴部软组织缺损1例,游离脂肪筋膜瓣修复半侧颜面萎缩2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车祸后胫骨外露创面2例。移植组织瓣面积为 12 cm×8 cm~20 cm×12 cm。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多普勒血流仪定位皮瓣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时尽量包含2个以上穿支血管在内。先作皮瓣外侧缘切口,自阔筋膜张肌深面将皮瓣掀起,寻到皮支后再逆行解剖其主干或在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找到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和降支,会师法解剖出皮支在肌肉走行部分,并保留少量肌袖以免肌皮穿支损伤。解剖出足够血管蒂长度。修复会阴部创面系以明道带蒂转移;修复胫前创面用游离皮瓣移植,将胫前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与旋股外侧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携带的部分股外侧肌充填在胫骨缺损处;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用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以S形切口切开,两侧于皮下分离足够范围,切取脂肪筋膜瓣。将脂肪筋膜瓣主要血管与面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并将阔筋膜边缘固定于受区皮下。

      2 结果

      5例中,4例存活良好。随访6至12月,外观及功能良好;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车祸后胫骨外露创面患者,术后因局部感染未能控制使皮瓣继发完全坏死,改行交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成功。

      典型病例:患者因车祸至右小腿开放性骨折,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伤后1个月余,小腿前侧残余约15 cm×22 cm创面,并有约10 cm长胫骨外露,可见胫骨断端、干性坏死的大隐静脉。于全麻下行右小腿扩创右侧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覆盖胫前创面,周缘游离植皮。术后皮瓣、皮片完全存活,创面修复良好。

      3 讨论

      旋股外侧动脉是股深动脉的最大分支,它再发出升支、横支和降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之间向下走行,而通常情况下是在股内、外侧的肌间隔内,在此间隔内不能直接发现该降支,其在血管的远端位于股外侧肌肌膜内,10%位于股外侧肌前方,90%位于肌内[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以髂髌线(髂前上嵴与髌骨的连线)中点为中心,半径约5cm的圆的外下象限内发出大的股外侧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其中第一肌皮动脉穿支粗大,外径是 0.5~1.0 mm,是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的主要血管[2]。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由罗力生等[3]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血管蒂长、口径粗、变异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最常用的皮瓣之一.在应用过程中更有作者采用多种形式,诸如超薄皮瓣、肌皮瓣、阔筋膜皮瓣、脂肪筋膜瓣、组合皮瓣等,分别以游离移植修复头、面、颈、手、足创伤,或用于舌咽等器官再造。带蒂顺行或逆行转移可用于修复肛周、腹股沟、会阴、大腿上段、膝、小腿上1/3的组织缺损[4-10],其应用范围之广非别种皮瓣可比。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实践,作者体会该筋膜(皮)瓣的切取并不困难,对于修复不同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术前准确的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听诊,有助于了解皮支穿出点的位置,便于定位。在操作时发现部分患者穿支血管较细,在未找到较为粗大的穿支血管时不可盲目结扎。逆行游离主干血管,沿途找寻其他可以利用的分支。较大皮瓣切取一般保留2个以上的肌皮穿支,以防出现血管危象导致手术失败。

      在阔筋膜下分离组织瓣,一是层次清楚,便于解剖;二是减少血管损伤,增加组织瓣的血供;更由于阔筋膜本身结构致密,不易吸收,滑动性好,移植后不易与周围组织粘连的特性,在半侧颜面萎缩和四肢肌腱、骨质外露的严重创伤的外形和功能的修复上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供区肌肉断端须原位缝合以重建其连续性,使术后肌力不致受损。但因缺少阔筋膜的限制,肌肉易从切口中疝出。为减少肌间隙渗液和避免肌疝发生,术后供区需制动,常规留置负压引流,并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参考文献】

      [1]刘育凤,归来,张智勇.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83-286.

      [2]张喜兰,王剑,俞海燕,等.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度单侧颜面萎缩症.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919.

      [3]罗力生,高建华,徐达传,等.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的应用.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4,4(4):1-4.

      [4]Wei FC,Jain V,Celik N,et al.We found an Ideal soft-tissue flap:an experience with 672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7):2219-2226.

      [5]Pan SC,Yu JC,Shieh SJ,et al.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n anatomic and clinical study.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4(7):1768-1775.

      [6]Kimura N,Satoh K.Consideration of a thin flap as all ent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thin anterulateral thigh flap.Plast Reconstr Surg,1996,97(5):985-992.

      [7]Yang WG,Chiang YC,Wei FC,et al.Thin 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using a modified perforator microdissection technique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foot resurfacing.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3):1004-1008.

      [8]Yildirim S,Taylan G,Akoz T.Use of fascia component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 different reconstructive purposes.Ann Plast Surg,2005,55(5):479-484.

      [9]Huang WC,Chen HC,Wei FC,et a1.Chimeric flap in clinical use.Clin Plast Surg,2003,30(3):457-467.

      [10]Ji Y,Li T,Shamburger S,et a1.Microsurgical anterolateral thigh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facial contour corr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facial microsomia.Microsurgery,2002,22(1):34-38.

     

    ↑上一篇:体外超声乳化吸脂术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下一篇:足背皮瓣在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中的感觉功能重建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