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微创刮吸技术联合皮下修剪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2-01  浏览次数:746次

      作者:徐海,李凌云,肖文明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200040 上海,华山医院整形科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刮吸技术联合皮下修剪治疗腋臭病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3例腋臭患者以0.25%的利多卡因进行肿胀局麻,通过吸脂机反复刮吸皮下组织浅层,联合皮下修剪去除汗腺组织。结果63例患者中,痊愈61例,有效2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下血肿,无皮肤坏死,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微创刮吸技术联合皮下修剪治疗腋臭创伤小、瘢痕轻微、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腋臭;微创刮吸技术;皮下修剪

      腋臭俗称“狐臭”,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疾病,虽然不影响人体正常的外观和功能,但是由于其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甚至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腋臭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不能取得持久而满意的效果,手术治疗方法众多,但各有利弊,值得探讨。我科自2008~2009年采用微创刮吸技术联合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09年选择腋臭患者6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8例,均为双侧。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岁;既往均无任何治疗史。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术前常规备皮剃除腋毛,清洁腋部。患者取平卧位,上臂外展、屈肘、抱头,充分暴露腋部。用手术标记笔沿腋毛区外侧0.5 cm画线,标记手术范围,一般呈椭圆形,于椭圆形范围一侧,顺腋窝皱襞方向画一长1.0~2.0cm切口线。

      1.2.2 手术过程

      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巾固定。配制肿胀麻醉液:0.9%生理盐水300ml+2%利多卡因10ml+0.1%肾上腺素0.5ml。按画线范围局部注射肿胀液,一侧150ml左右,使皮下脂肪层肿胀扩大,能减少手术操作对腋下深部组织的误伤,且麻醉效果满意。尖刀片沿线切开腋后切口,约1.0m。采用直径2mm负压吸脂手柄接负压吸脂机插入皮下脂肪层,在画线范围内往复式抽吸,抽吸时真空朝向皮肤,在真皮下搔刮吸除毛囊和大汗腺组织。抽吸完成后,以拇指及示指翻转皮瓣,紧贴皮下仔细修剪,去除皮下脂肪、顶泌汗腺及毛囊。关于修剪层次可以通过“拔毛试验”辅助确定。术中用血管钳拔除腋毛,如果能轻松拔除,证明已经完全破坏毛囊,反之还要继续修剪。

      用生理盐水新霉素溶液冲洗净皮下腔隙。此时可见多量毛囊汗腺残留于浅筋膜表面。用皮肤拉钩提起皮肤, 以切口为界, 分别用组织剪剪去包含大量毛囊汗腺的浅筋膜。再用刮勺对分离腔隙的皮肤面与筋膜面进行适当力度的搔刮,用吸脂手柄吸取术区残留破损的汗腺和毛囊组织,以进一步去处残留的毛囊与汗腺。再次用生理盐水新霉素溶液冲洗分离腔隙, 挤出剥离腔内的游离组织碎块, 排尽皮下积液, 必要时用电凝彻底止血, 用3 - 0 丝线间断缝合切口。术区用弹力绷带“ 8 ”字外固定加压包扎。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手术腔隙,挤出腔隙内残留组织和皮下积液。5-0丝线缝合伤口。术区根据腋部面积大小制作一个纱布加压包,用5-0丝线作腋部皮肤打包缝合,缝线应挂腋部筋膜,外部包扎固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条,如放置,可于24h内拔除。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抗生素4~6d抗感染,术后第二天换药并拔除引流管。局部仍然加压包扎固定。打包缝线可于术后7d拆除,伤口10d拆线。

      2 结 果

      本组63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下血肿,无皮肤坏死,切口瘢痕不明显。疗效判断标准:按照Tung—Chain Tung[1]腋臭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治愈:医生、患者及其附近的人均不能闻及异味;显效:异味明显减少,但患者在出汗时偶尔可闻及异味:无效:臭味无明显减少,患者及其附近的人均能闻及臭味。本组病例61例手术效果满意,医生患者均闻不出异味,2例偶可闻及异味,但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有效率100%,治愈率96.8% 。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治疗腋臭的患者逐渐增加,同时患者的要求也向着简单、微创的方向发展。腋臭是腋下顶泌汗腺的分泌物经腐生菌分解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发出的异味。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如皮下注射药物、电离子、激光、冷冻等。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症状重的患者疗效不佳,还可能形成腋部大片瘢痕。就目前而言,外科手术仍然是根治腋臭的最有效方法。

      3.1 腋臭的治疗原则

      腋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破坏局部大汗腺,达到去除异味的目的。术中修剪皮肤的层次对术后的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术中保留的皮肤过厚则术后可能异味残留较多,术中保留皮肤过薄则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几率较大,容易形成明显的疤痕。最佳的治疗效果应当是既充分地去除大汗腺组织又使皮肤完好存活。

      3.2 腋窝大汗腺的解剖层次

      腋窝大汗腺的分布与毛发平面分布基本一致, 毛发稀少者可根据粗大的毛孔范围来定, 仔细观察其表面皮肤与其他皮肤是不一样的, 颜色略深或亮。腋部的大汗腺位于深层真皮和浅层皮下脂肪接合处[2~3],其腺体导管开口于毛囊漏斗处,少数导管直接开口于表皮。腋臭症常伴有腋部多汗症。腋臭患者的大汗腺较正常人数量多且发达。浅层脂肪抽吸技术可以去除腋部浅层脂肪部位的汗腺,联合皮下修剪可以同时有效去除真皮深层的汗腺组织。通过清除腋部汗腺,阻断汗腺导管,从而达到治愈腋臭目的。

      3.3 患者的选择标准

      应用此方法进行手术的患者一般选择既往无任何治疗史的患者,此类患者腋窝皮下不会产生瘢痕,一方面术中肿胀麻醉比较容易,术中层次清晰,比较安全,不会损伤深层组织;另一方面术中便于操作。

      3.4 术中疗效的判断

      术中疗效主要通过“拔毛试验”来判断,术中用止血钳尝试拔拔除腋毛,如果能轻松拔除,证明已经完全破坏毛囊,反之还要继续修剪。腋窝大汗腺的分布与毛发平面分布基本一致,如果毛囊已经破坏,大汗腺也会相应破坏。

      3.5 术式的优点

      (1)摒弃了传统的腋部皮肤切除术瘢痕宽大的缺点,采用微创的手术方法,不破坏皮肤,术后瘢痕不明显。(2)一般认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皮下脂肪层,少部分分布于真皮层,大约位于表皮层下1.7~3.7mm的范围内内,从皮下浅层脂肪和真皮层两个分布层次来去除大汗腺组织,就能达到根治腋臭的目的。(3)本方法采用术区打包加压缝合技术,防止腋部皮片移动,从而避免了皮肤坏死、皮下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4)手术范围超过腋毛区0.5~1cm,这样可以保证彻底吸除毛囊和大汗腺组织,复发几率大幅下降。(5)术中采用负压吸引技术,能充分吸除修剪时剪除的毛囊,有效防止术后发生毛囊炎的几率。综上所述,本方法摒弃了传统腋毛区皮肤梭形切除瘢痕宽大的缺点,无皮肤坏死发生,简便、安全,效果满意,复发率低,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Tung TC. Endoscopic Shaver with Liposuction for Treatment of Axillary Osmidrosis[J].Ann Plast surgery,2001,46 (4):400404.

      [2] Qian JG, Wang XJ. 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subdermal excision of apocrine glands in 206 cases with axillary osmidrosis[J].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0 Jun;63(6):1003-7.

      [3] Niiyama S, Aiba S, Katsuoka K, Ito Y, Sumiya N. Treatment of osmidrosis using the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J]. Acta Derm Venereol. 2006;86(3):238-40.

     

    ↑上一篇:一氧化氮与创伤修复
    ↓下一篇:手指毁损伤后游离足趾移植再造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