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调Q激光治疗56例太田痣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27  浏览次数:868次

      作者:傅静,林素惠  作者单位:龙岩市第一医院医疗美容科,福建 龙岩

      【关键词】 调Q激光 太田痣

      太田痣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真皮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皮肤病,好发于眼部和颧部,皮损颜色为棕色或蓝色,面积大小不等。过去的治疗方法多为皮损性治疗,常遗留瘢痕。2005年以来我们利用调Q开关双波长皮肤美容激光机治疗56例太田痣,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太田痣来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门诊患者,男10例,女46例;年龄14~63岁。22例为出生后发现,34例中有2例在5~6岁开始出现,余均在10岁以后出现。31例从眼下颚部处出现,逐步向周围扩大,3例从颞部处先出现,后扩散。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双波长皮肤美容激光机, YN100ⅡQ掺钕晶体激光治疗机。治疗前嘱患者清洁面部,治疗时患者平卧盖住双眼,选择激光波长1064nm,激光输出能量密度2.6~29.4J/cm2,光斑直径2~6mm,首次治疗能量密度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同时注意观察病变区,治疗区发白,数分钟后出现少量渗血为止,这时的能量是合适的。照射时常规采用由外向内、由边向里扫描,光斑密度为排列边缘叠加,治疗时区域有轻度皮下渗血现象,治疗后局部涂红霉素眼膏覆盖一层消毒纱布,再给予冰敷,以消除不适感。术后无需服用任何药物,24h后揭去纱布,采用暴露疗法。对于儿童及疼痛较敏感、皮损位于眼周围者,可应用表面麻醉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前封包1h以上,治疗时将表麻药用消毒棉签清除干净。治疗周期每2个月1次或更长。

      2 结 果

      本组56例中25例经过3~10次治疗,皮肤色素与健侧基本一致,皮肤表面完好,无瘢痕,无色素减退;其余经过5~8次治疗后,色素明显减退,疗效显著,目前正在继续治疗中。我们观察到1~2次治疗后,太田痣色泽开始发生淡化。3~4次照射后可明显看到太田痣色素呈块状分离现象,为青色或褐色;7次左右照射色素块分离现象逐渐消失,皮肤色素均匀呈浅青或浅褐色。色素吸收最快部位为颊部,吸收最慢是眼部周围。黑色、蓝色的吸收最好,治疗效果明显;而浅色的色素吸收相对较少,治疗效果一般。

      3 讨 论

      太田痣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真皮黑色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在病理上,黑色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真皮浅层和中层含量多,而深层较少,其色素异常可持续终生,目前还没有色素自动消失的报道。我们观察到先天发病以青色、深褐色为主,后天发病以浅褐色、浅蓝色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患者痣颜色可以加深,如浅蓝色向深蓝色发展,痣的颜色也可以在短期内发生变化,特别是女性患者,易发生于疲劳、怀孕和阴天。过去曾用过多种方法治疗,如化学药物剥脱、二氧化碳激光烧灼、冷冻疗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在破坏黑色素的同时也破坏了周围的正常组织,治疗到位时必将导致瘢痕形成,即使植皮亦不能达到与正常皮肤完全一致的效果。调Q开关YAG激光其波长能被黑色素吸收,而不被其他组织吸收,且选择性很强,此种波长能穿透表皮,达到真皮内所要破坏的黑色素细胞,所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黑色素细胞,而所设定的脉宽小于皮肤色基的热弛豫时间,因而不会造成正常皮肤的不可逆性损伤,不会形成瘢痕。

      Q开关好像一个高速快门,可将激光能量储存起来,并在很短的时间(7~10ns)释放,形成能量密度很高的巨脉冲,穿透病损上的表皮进入到真皮,病损区的色素颗粒在吸收激光能量后将被破坏、粉碎,这些被粉碎的色素再由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而表皮的黑色细胞无明显损伤。由于病损的色素在皮下呈立体分布,每次激光的治疗只能祛除部分的色素,所以治疗常需要分次进行。由于机体吞噬和清除被粉碎的色素是一个缓慢的生物过程,通常需要1~3个月的时间,所以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需要3个月以上。

      一般3~4次治疗后太田痣褪色显著,有的可见明显的块状分离现象。由于色素的分层不同,密度排列也不均匀,越浅层的色素吸收激光爆破越多,色素消退越快,显露出深层色素不均匀排列而形成小块状现象。再经过2~3次的治疗这些块状色素消退,呈现出最深层且较均匀的但颜色较浅的色素,为淡青或淡褐色。治愈的标准为患侧皮肤色泽与健侧皮肤色泽一致或基本一致,双侧型应与面部其他正常色泽基本一致。太田痣吸收部位以颊部最快,而眼睑部最慢,可能与眼睑部位的组织结构有关,治疗时局部组织肿胀,影响了真皮黑素对激光的吸收,患者在治疗眼睑时疼痛明显,也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儿童面颈部烧伤瘢痕26例效果观察
    ↓下一篇:超脉冲CO2激光手术创口延迟愈合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