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直立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8  浏览次数:550次

      作者:邢适颖,董平栓,王红雷,韩延辉,朱继红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洛阳

      【摘要】 目的 探讨直立训练及药物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反复发作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直立训练组,比较患者的转阴率、晕厥复发情况。结果 直立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3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6.67%、56.67%、20.00%。直立训练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上述2组(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 直立训练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直立训练可有效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且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占晕厥的一半以上,常反复发作,虽预后良好,但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而特定环境的发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VVS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往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最近有学者提出直立训练作为治疗反复发生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1],两种方法效果如何,笔者通过对比β受体阻滞剂及直立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并随访观察,来探讨直立训练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701~200812收治于本院心内科的直立倾斜试验结果阳性的晕厥患者90例,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16~74岁,平均(31.24±10.4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晕厥史,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颈椎片、头颅CT及常规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经运动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脑电图或MRI等检查,均排除明确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原因的晕厥。将晕厥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础治疗组30例,药物治疗组30例,直立训练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告知该病的发生及预后,教其避免诱发因素及建议其增加盐及水分的摄入等; (2)药物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初始剂量为12.5mg,2次/d服用,服药30d,调整剂量使心率在60~70次/min;(3)直立训练:在医院教授患者的训练方法,在家开始训练计划。具体的方法为靠近墙站立(双侧脚踝距墙15~20cm),根据对直立体位的耐受程度,逐渐延长每次训练的时间,一旦出现先兆晕厥的症状或其他不适迅速停止,否则30 min后停止训练;练习训练2次/d,至少持续4周。训练时要确保环境舒适和安全,以避免外伤,建议有一名家属在场监护。由患者记录每次训练的时间和症状。所有患者1个月后复查直立倾斜试验。电话随访至24个月,随访发生晕厥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比较 治疗1个月,基础治疗组30例中转阴6例,转阴率20.00%;药物治疗组30例中转阴17例,转阴率56.67%;直立训练组30例中转阴26例,转阴率86.67%;直立训练组和药物治疗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且直立训练组转阴率也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 (P<0.05)。

      2.2 3组患者晕厥复发率比较 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基础治疗组在随访过程中有21例患者出现晕厥发作,复发率达70.0%;药物治疗组有13例患者出现了晕厥发作,复发率为43.3%;直立训练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晕厥发作,复发率为13.3%。药物治疗组和直立训练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且直立训练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

      3 讨论

      尽管VV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还有争议或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血容量减少倾向、如限盐限水、使用强利尿药、出汗多以及献血等情况,在长时间站立、情绪刺激及某些情景如饱食、排尿、排便、咳嗽及打喷嚏等诱因的作用下,容易出现VVS。当回心血量减少时,心室的收缩增强,激活通常情况下感受牵张刺激的心脏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并由C纤维将刺激信号传入到大脑,兴奋副交感神经中枢,产生发射性的外周血管舒张和(或)心跳减慢,造成短暂的血压减低和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先兆晕厥或晕厥的反应。

      血管迷走性晕厥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许多药物治疗的方法, 以β受体阻滞剂为代表的美托洛尔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作用在于其负性肌力作用,降低静脉回流量突然减少时压力感受器的活性,阻断循环血中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但这种理论尚未证实。β受体阻滞剂加重颈动脉窦综合征的心动过缓和其他所有神经反射性晕厥的心脏抑制作用。且循证医学显示β受体阻滞剂对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性晕厥无效[2]。

      直立训练是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原理是给患者以适当的频率和强度的直立位刺激,使患者产生对直立状态的适应,降低直立位早期的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肺感受器这些触发神经心脏反应的位点产生脱敏的作用,从而避免晕厥的发作[3]。

      本研究显示,直立训练组和药物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且直立训练组较药物治疗组转阴率更高,复发率更低,提示直立训练有效性强于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可成为防治VVS发作的有效措施,且不良反应少,特别对于心率慢的患者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FogliaManzillo G, Giada F, Gaggioli G, et al. Efficacy of tilt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A randomized study[J]. Europace,2004, 6(3): 199204.

      [2] Kaufmann H,Freeman R.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reflex syncope[J].Clin Auton Res, 2004, 14(Suppl 1): 7175.

      [3] Suzuki M,Hori S, Tomita Y, et al. Orthostatic decrease in cardiac chaos during the headup tilt test in patients with vasovagal syncope[J].Circ J, 2006,70(7): 902908.

    ↑上一篇:舍曲林联合奥氮平与单用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疗效对比
    ↓下一篇: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建立诊断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