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高血压并脑出血急性期体温与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09  浏览次数:592次

      作者:李培珍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梧州 543000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体温,预后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脑出血预后与体温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1,2],认为脑出血后发热会增加病残率和病死率。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并脑出血急性期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笔者将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115例高血压并脑出血病人体温变化与病死率的关系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5例病人均为2004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经临床表现和CT确诊为脑出血病人,既往均有3~20年高血压病史。男67例,女48例,年龄36~91岁,平均(65±3.6)岁,均在发病后24 h内收入院。

      2.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即测体温(腋温),以后常规每4小时测一次,每次均记录在体温表上。①按体温变化分为四组:体温正常组(35.5℃~37℃)22例,低热组(37.3℃~38℃)42例,中度发热组(38.1℃~39℃)28例,高热和超高热(39.1℃~41℃)及体温不升组(体温<35.5℃)23例。比较四组体温变化与病死率的关系;观察脑出血后发热出现的时间,分析发热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

      结果

      1.高血压并脑出血发热程度与病死率的关系 体温正常组无一例死亡,低热组病死率为2.38%,中度发热组病死率为39.39%,而高热/体温不升组病死率则高达95.65%,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3.648,P<0.01)。见表1。

      2.高血压并脑出血后发热出现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 2天内出现发热者病死率最高,达73.68%,3~4天出现发热者病死率为21.43%,>4天发热者无一例死亡,经卡方检验,χ2=38.598,P<0.01。见表2。

      表1 高血压并脑出血发热程度与病死率的关系(略)

      注:四组比较,χ2=73.648,P<0.01

      表2 高血压并脑出血发热出现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略)

      注:三组比较,χ2=38.598,P<0.01

      讨论

      脑出血致死、致残率高,是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脑出血继发体温变化是脑部损害的结果,体温升高又加重了脑损伤[3,4]。因此脑出血后的体温异常已引起临床的极大关注,成为初步评估脑出血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5]。

      本资料显示,高血压并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29%(34/115),80%都存在体温的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低热组病死率为2.38%,中度发热组为39.29%,高热/体温不升温组为95.6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73.648,P<0.01)。高热/体温不升温组病死率最高,中度发热组次之,低热组居三,体温正常组无一例死亡。脑出血后体温异常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一般认为,大脑半球内侧型较大出血或大面积梗塞,脑室出血或颅内压显著增高,特别有脑疝形成时,使丘脑下部受到压迫,进而缺血或继发性出血,这是脑出血病人“中线症状”的一种表现,常为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如丘脑下部的散热中枢受损则表现为高体温(>39℃),即中枢性高热,如丘脑下部产热和保热中枢受损,则表现为低体温(<36℃),即体温不升,此外脑干出血引起的体温异常,系病变阻断来自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控制,也与网状结构受损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6],当然与组织坏死、红细胞破坏吸收及继发感染也有关。

      本资料还显示,高血压并脑出血病死率与发热出现的时间有关,2天内发热者病死率为73.68%, 3~4天内发热者死率为21.43%,超过4天出现发热者无一例死亡,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38.598,P<0.01),与Schwarz等研究结果相似[1],其主要原因是早期体温升高预示着脑出血在重要部位,出血量较多,病情危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高血压并脑出血急性期体温变化与预后有密切关系,高体温(>39℃)、低体温(<35.5℃)及48 h内出现发热者提示病情险恶,预后差,需积极治疗,体温正常组、低热组及超过4天后发热者病情较轻,多系吸收热或继发感染所致,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Schwarz S,Hafnerk,Ashoff A,et al.Incidence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f ever following intrac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y,2000,54(3):354-361.

      [2]Castillo J,Davalos A,Marrugat J,et al.Timing for fever-related brain damage in acute ischmic stroke[J].Stroke,1998,29(9):2455-2460.

      [3]Maler CM, sun GH,Kunis D,et al.Delayed induction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in a focal model of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neurological outcome and infant sise[J].J Neurosury,2001,94(3):90-96.

      [4]Kollmar R,Schabittz WR,Heiland S,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delayed moderate hypothermiaafterfocal erebraliachemia:anMRIstudy[J].Stroke,2002,33(7):1899-1904.

      [5]张爱照,王雅杰.脑出血患者体温与预后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07,28(6):274-2763.

      [6]王马峰,赵玉环,毕双梅.脑卒中急性期体温与预后关系214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2):122-124.

    ↑上一篇:微创碎吸术联合疏血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低分子肝素钠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