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15  浏览次数:638次

      作者:桂华  作者单位: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 咸宁

      [摘 要]目的:分析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电图(EEG)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1例SAH患者作EEG检查与分析。结果41例SAH的EEG异常36例(87.8%),其中轻度异常12例(33.3%),中度异常16例(44.4%),重度异常8例(23.3%),EEG改变以广泛异常为主,患者病情越重EEG异常越明显,EEG检出癫痫样波对临床用药有帮助。结论EEG检查对判断SAH的病情及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电图,临床用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的常见病、危重病,发病率在脑血管中仅次于脑梗死、脑出血而居第3位,脑电图(EEG)检查可反映SAH的病情,给临床提供用药信息。本文分析41例SAH的EEG改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为我院2000年元月至2005年元月收治住院患者,均经临床与脑脊液检查证实,年龄19岁~72岁,男性22例,女性19例,既往史有高血压15例,SAH病史5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1例,入院时患者有血压增高者18例(43.9%)。临床诊断标准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出现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均呈血性,隐血试验阳性;头颅CT有SAH相应改变[1](后两条必须具备其一)。

      1.2 方法 采用广东三瑞LQWYN16导EEG仪,按国际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行单双极导联描记,EEG按黄远桂《临床脑电图学》进行判断。

      1.3 CT 本组41例CT扫描异常37例90.2%。

      2 结果

      2.1 EEG结果 41例患者均作≥2次以上EEG检查,正常5例(12.2%),异常36例(87.8%)。其中轻度异常12例(33.3%),中度异常16例(44.4%),重度异常8例(22.3%)。EEG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性改变(2536,69.4%)主要为弥漫性慢波、平坦波、阵发性慢波、尖波、背景波失律伴快波增多;广泛性伴局性改变(636,16.6%),在慢化的背景节律上伴有局部性慢波改变;局灶性改变(536,14%),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波幅减慢,或出现局部性慢波。本组有抽搐的7例病例中,EEG在广泛性慢波改变的背景上出现尖波、棘波发放者3例,局部性慢波改变基础上有尖波及棘波发放者2例。

      2.2 EEG改变与临床关系 EEG改变与意识关系:41例患者中,神志清醒18例,EEG正常3例,异常15例(83.3%)。其中轻度异常8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23例病例中EEG均异常,其中轻度异常2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8例。EEG改变与病程关系:EEG检查于病后24 h内检查者3例,此3例无中、重度异常,其中1例3天后复查EEG改变加重,θ活动增强,呈高幅局限性改变,EEG由轻度异常转为中度异常;24 h~10 dEEG检查30例,EEG中重度异常最多,21例(51.2%),10天后检查8例,中重度异常3例,EEG改变于癫痫关系41例病例中有7例患者临床出现抽搐,EEG异常放电5例,出现中至高幅、双向尖波棘波及局限性尖波棘波改变。未见抽搐的其他病例中可见不典型尖波、棘波者5例。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因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由于血液有形成分机械刺激及分解产物刺激,至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水肿,并可引起受伤部位的软化灶[2],使脑功能受损,因此,EEG多呈广泛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本组EEG异常87.8%而且中重度异常较多66.7%。EEG异常程度与意识障碍有一定关系,本组出现意识障碍EEG中重度异常83.35%。说明意识障碍程度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系,由于部位和病程不同EEG亦各不同,患者发病的24 h~10 d检查EEG异常率最高,均为中重度异常21例占异常率的58.3%。本组SAH患者有7例(17%)出现早期癫痫样发作,EEG有5例出现高幅尖波棘波改变,此5例临床给于抗癫痫治疗,抽搐症状得以控制和缓解。另2例未检出癫痫样放电者也未抗癫痫治疗随着病情好转,再未出现抽搐。无临床发作的34例病例中EEG检出癫痫样放电5例,EEG表现为散发、单发尖波棘波改变,此5例未经抗癫痫治疗。癫痫样放电改变的5例患者中出院后继续治疗,随访1 a~3 a均未出现癫痫发作。本组41例CT扫描,异常37例90.2%,而EEG异常36例(87.8%),两者异常差异无显著性。在18例CT有局限性改变中,EEG与CT病灶相符合12例,从本组资料分析,SAH的EEG以广泛性改变为主,慢波呈阵发出现倾向。SAH出血部位、程度和病程不同、EEG亦各不相同。EEG异常程度越重,往往临床出血亦重。可能与出血后颅内压增高及脑水肿有关。SAH早期癫痫发作原因与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及其激发弥漫性血管痉挛有关[3]。本组7例出现早期癫痫样发作,5例抗癫痫治疗,病情得以控制。给临床冶疗提供重要信息。避免了临床发作对脑组织的损害。SAH的EEG异常率较高,EEG异常与病情轻重存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EEG检查对SAH的病情冶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653.

      [2] 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199213.

      [3] 张树生,胡琴林,孔受天.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癫痫发作[J].中华神经科杂志,1982,15213215.

    ↑上一篇:脑缺血大鼠水通道蛋白9 mRNA表达与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及其关系
    ↓下一篇:中风方内服、康体方脑血管治疗仪导入治疗中风病247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