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6-06  浏览次数:659次

      作者:易早元  作者单位: 重庆奉节,奉节县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创伤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组)。另选同期30例创伤感染患者采用常规引流(对照组),两组进行清创后创面处理,对治疗愈合或未愈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封闭负压引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臀部感染愈合优势更为显著(P<0.05)。结论 清创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潜在的感染机率并增加治疗愈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创伤;感染;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式引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创伤伤口使用特殊材料覆盖封闭并保持负压一定的时间,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清创的的目的。骨科创伤常导致顽固性软组织感染、骨髓炎以及关节感染等症状,其反复扩大创面且引流效果不佳,感染往往难以得到控制。我院自2008年6月以来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3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效果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共收治创伤感染患者30例(封闭负压引流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为12~71(平均35.7)岁。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3例,骨髓炎8例。臀部感染17例,开发性骨折术后伤后感染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3个月,骨髓炎感染1~6个月,臀部感染4~12个月,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后感染3周左右。另选2006年6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为16~67(平均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例,骨髓炎患者7例。臀部感染共16例,开发性骨折术后伤后感染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3个月,骨髓炎感染1~6个月,臀部感染4~12个月,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后感染3周左右。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封闭负压引流组完善术前准备后均彻底清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取出假体行碘伏浸泡30 min。髓腔进行清创处理并钻孔引流,骨髓炎感染患者进行开窗引流。清创后均行持续性负压引流术,并逐渐更换引流材料,采用渐退方法至引流窦道被肉芽组织填补闭合为止[1]。辅助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管及皮片等引流方法处理创腔,其余治疗方法相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封闭负压引流组死腔逐步得到消除,在更换封闭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时可见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毛细血管丰富,肉芽无水肿渗出,创腔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在封闭负压引流组28例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3例、骨髓炎7例、臀部感染16例、开发性骨折术2例),愈合率93.33%。对照组18例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骨髓炎5例、臀部感染9例、开发性骨折术2例),愈合率60.00%。两组差异极为显著(P<0.01)。见表1。其中臀部感染封闭负压引流组(16/17)较对照组(6/16)优势最为明显(P<0.05)。表1 两组引流的愈合情况对比(略)

      3 讨论

      1996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等最早报道了对2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其在使用中发现对病人感染伤后治疗效果良好。因此认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感染伤口,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伤口愈合。随后Morykwas等在1997年通过实验证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通过促进伤口周围局部血液循环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显著减少组织细菌含量,提高感染伤口的愈合速度及愈合率。Moues等[2]研究发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较传统引流技术相比能够很大程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封闭负压引流中主要包括负压装置、封闭半透膜、创面敷料以及引流装置等,创面敷料可以缓冲创面压力,保护新生肉芽组织,封闭半透膜能够对创面提供一个密封的环境从而防止细菌进入创面,负压装置作用下可以促进感染创面的引流,其整体相互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感染伤后的预后[3]。Gouttefangeas等通过研究发现封闭式负压引流伤口中填充敷料上浸润以粒细胞为主,而CD4+功能性T细胞在伤口清洁中可起到一定作用。随后Labanaris等[4]引流技术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潜在的感染机率并增加治疗愈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彦峰,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诊外科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1999,1(1):5758.

      2 Moues C M,van den Bemd G J,Heule F,et al.Comparing conventional gauze therapy to vacuum-assisted closure wound therap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7,60(6):672681.

      3 Rao M,Burke D,Finan P J,et al.The use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of abdominal wounds:a word of caution[J].Colorectal Dis,2007,9(3):266268.

       4 Labanaris A P,Polykandriotis E,Horch RE.The effect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on lymph vessels in chronic wound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8):10681075.

    ↑上一篇:多发性创伤33例诊疗体会
    ↓下一篇: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15例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