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血压和颅压的控制

    发表时间:2012-03-08  浏览次数:617次

      作者:赵晓伟,赵晓宏  作者单位: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血压,颅压

      脑梗死急性期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极为重要,若措施得当,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 脑梗死急性期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极为重要,若措施得当,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

      1 血压的调整

      1.1 低血压 急性脑梗死低血压很少见,但后果严重,若发现应迅速查明原因,其最常见原因是血容量减少,可迅速补充血容量或应用升压药物使心输出量恢复到最佳状态。

      1.2 高血压 多数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较高,原因有:原有高血压;体内儿茶酚胺类分泌应激性增多;颅内压升高后维持脑灌注压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脑缺氧时的代偿反应;疼痛刺激、情绪紧张、环境噪杂等所致;膀胱的过度充盈使血压反射性升高,此种原因往往被忽视。

      1.3 高血压控制原则 急性脑梗死时血压过高可加重或诱发脑出血,或加重脑缺血、水肿,血压降得太快、太低,则可使梗死面积扩大,症状加重。因为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史,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下限业已升高,血压相对较低会影响脑灌注量,且急性期病灶周围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脑灌注量对血压有明显的依赖性,故绝大多数高血压不需治疗,而以降颅压、稳定情绪、改善环境、积极排尿等处理为主,使用降压药的指征为平均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2)÷3]>130 mmHg或收缩压>220 mmHg[1]。选择药物原则上应选用缓慢降压药,如压宁定、依那普利等,避免作用剧烈药物。病情稳定后(7 d~10 d)血压仍高者,可口服缓和降压剂如长效氯氮的平等。

      2 高颅压的处理

      急性脑梗死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多发生在较大颅内动脉闭塞和大面积梗死或小脑梗死者。高峰期多在发病后3 d~5 d,重症者可发生中线结构移位,甚至脑疝,所以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控制颅内高压和脑水肿。

      2.1 处理原则 脱水降低颅内压;注意避免缺血恶化;预防脑疝。

      2.2 效果评定 有效的脱水降颅压应达到:意识状态稳定、好转;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瞳孔) 正常;眼球稍凹陷,张力低;皮肤弹性无明显减退。

      2.3 药物选择与用法 临床脱水降颅压多应用20%甘露醇、50%葡萄糖及速尿等。前者为首选,其除了具有确切的脱水、降颅压、改善脑水肿疗效外,尚可降低红细胞压积与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增加微循环灌注,清除再灌注后损伤所产生的氧自由基等[2]。一般多采用联合用药,交替应用,可减少单一药物用量,降低其副作用,发挥协同作用,具体用量视病情不同而异,笔者多采用20%甘露醇125 ml/ 次,50%葡萄糖100 ml+速尿20 mg~60 mg,1次/4 h~1次/6 h,交替应用,效果颇佳。

      2.4 脱水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防止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脱水不足或脱水过度,后者出现的脉细弱、血压降低、意识障碍、躁动等低颅压综合征与颅压高非常相似,尤应注意;视尿量和血生化酌情补钾、钠盐;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高渗脱水剂;防止甘露醇用量过大导致血尿和肾损害。

      2.5 手术治疗 对于脑半球或小脑大面积梗死压迫脑干时,脱水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减压可挽救生命,但可有严重并发症或遗留严重残疾。总之,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十分重要,也很复杂,应视具体病情不同,综合考虑其病理生理过程、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预后等,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具体对待,不可墨守成规,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处理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1):727728.

      [2] 李建章.脑血管病治疗进展[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90:5578

    ↑上一篇: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分析
    ↓下一篇:纤维蛋白原Bβ455G/A、854G/A基因多态性与其含量及分子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