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奥美拉唑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09  浏览次数:763次

      作者:郭子泉,张安龙,杜新亮,陈国辉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奥美拉唑静脉点滴,对照组予法莫替丁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小时内止血成功率分别为40%、10%,2天时止血成功率分别为50%、40%,总有效率分别为9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起效快,止血效果较法莫替丁明显。

      【关键词】 奥美拉唑;严重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是指在严重创伤如颅脑损伤、烧伤、大手术、重度休克或感染、脑部或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引起的胃黏膜水肿、充血、出血性浅表糜烂并形成溃疡,又称为应激性溃疡。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胃肠道出血,可使原已很重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增加病死率。因此,积极有效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控制应激性溃疡出血尤为重要。我院近5年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AGML病人均于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6~80岁,平均47岁。所有病例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有颅脑外伤或高血压病史;(2)病后昏迷,昏迷时间>12小时,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再昏迷;(3)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4)病后1~10天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观察对象皆为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体征,即给予治疗,未能行胃镜检查及统计出血量。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组间原发病种、性别、年龄、出血程度大体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云南白药止血等相同的治疗措施,其中观察组予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对照组予法莫替丁20mg,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连续5天。

      1.3 疗效判定 用药后呕血停止,胃管抽吸液清亮或胃镜证实出血停止,无黑便,潜血试验阴性,Hb无继续下降,血压或脉搏稳定。24~48小时内止血为显效,48~72小时内止血为有效,72小时后仍未止血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24小时内止血成功率分别为40%、10%,2天时止血成功率分别为50%、40%,总有效率分别为90%、50%。见表1。表1 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3 讨论

      严重创伤后的病人几乎100%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但急性胃黏膜病变本身并不对病人构成威胁,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时则可危及生命[1]。一旦急性胃黏膜病变出现则病情迅速恶化。只有同时重视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处理,才能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2]。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是在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之后才明确的,早期诊断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安置鼻胃管,其优点如下:(1)及时发现少量出血,积极治疗,避免大出血;(2)通过有效吸引可降低胃内H+浓度,减轻已发生的胃黏膜缺血;(3)灌注药物提高胃内pH值,监测pH值;(4)早期予肠内营养,保护胃黏膜。

      胃腔内有一定量的H+是应激性溃疡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胃内H+浓度。法莫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对基础分泌及因给予各种刺激而引起的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有抑制作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双盲对照试验也证明有止血效果[3]。奥美拉唑为质子泵(H+、K+-ATP酶)抑制剂,可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途径,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运送到胃腔中,使胃液中的酸的含量大为减少,用药后随胃酸的分泌量的明显下降,胃内pH值迅速升高[4]。已有研究表明每天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一次),可使胃内pH值达6.0以上,在24小时内胃内pH≥6.0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80.24%[5],可见奥美拉唑降低胃黏膜分泌H+的作用快、维持时间长。本组资料显示,奥美拉唑治疗神经外科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出血较法莫替丁起效快、疗效好。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8-1031.

      [2] 熊国田,周何生,杨立富.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1):781.

      [3] 称心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4-467.

      [4] 黄清根,杜宝君,徐秀荣.出血性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的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9):1195.

      [5] 刘伟国,孙瑞.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6,30(5):381-382.

    ↑上一篇:120例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功能锻炼
    ↓下一篇:暴马子皮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