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多发性硬化与免疫研究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2-02-29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高燕1,胡绍胜1,郭洪志2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汶南医院,山东 新汶 27120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免疫学,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阐明,目前认为可能是一些携有先天遗传易感基因的个体有易发生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趋势,在后天环境中外因(如病毒感染等)的作用下,诱发对中枢髓鞘成分的异常自身免疫应答而致病。MS的实验动物模型(EAE)证明MS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对建立在免疫学基础上的MS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快的发展。本文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科研成果,旨在探讨MS的发病机制。

      1 MS发病机制中免疫学研究现状

      MS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从免疫学的角度解释MS的发病机制已被动物模型实验证实,目前对其认识主要集中在Th1和Th2细胞的功能失衡。Fas/FasL异常表达,辅助刺激因子异常表达(如7T分子),决定基扩展,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白介素-16(IL16)在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以及自身的抗体在MS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胞因子调节物、免疫抑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促髓于MS的治疗已进入临床探索性应用阶段[1]。

      2 Th1和Th2细胞的功能

      失衡与MSMS患者脑脊液单个核细胞(CSFMNC)增加,90%为T细胞,且已确定两种辅助性T细胞亚群,即辅助性T细胞1型(Th1)和辅助性T细胞2型(Th2),Th1产生IL2、IFN,Th2产生IL4、IL5、IL6和IL10,已有证据表明[2],严重致残的MS患者IFN表达细胞显著增多,IFN生成是Th1的1作用,有使疾病上调,使病情加重的作用,而IL10等细胞因子使病症下调,抑制疾病进展的作用,属于Th2的作用。研究提示[3],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衡,Th1细胞功能亢进促进MS的发展。

      3 Fas/FasL异常表达与MSFas因子是死亡因子,FasL是Fas配体的受体,Fas/FasL是细胞凋亡诱导剂,有人研究[4]显示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as/FasL表达增强,反应了凋亡分子活动过度,通过阻止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的凋亡而参与MS的发生,另一项研究发现[5],活动的MS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水平升高,使得FasL被过多的与sFas结合,无法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mFas受体结合而诱导其凋亡。sFas受体分泌增多是细胞逃避凋亡的一种机制[6]。

      4 B7分子异常表达与MST细胞诱导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时,需双信号作用,第二信号由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协同刺激因子和T细胞表面分子CD28结合提供,激活T细胞转化为效应细胞。B71主要促使Th0细胞向Th1转化,分泌IFN、IL2等细胞因子来介导细胞免疫。B72主要促使Th0细胞向Th2细胞转化,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B7分子的异常表达可导致Th1细胞与Th2细胞失衡而致MS的发生,但有项实验显示[7,8],MS患者B7-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B72表达与正常对照显著增高。与MS发生中Th1过表达,Th2低表达不一致,提示还可能存在其他协同刺激分子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 MBP和IL16与MS髓鞘碱性蛋白(MBP)是诱导MS发病的主要自身抗原之一,MBP可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刺激IL16的产生,而IL16主要在中枢神经局部产生并起作用,有人对MS患者脑脊液(CSF)及向血清中MBP及IL16检测发现[9],CSF中MBP和IL1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BP水平与IL16水平显著相关(r=0.468,P<0.01)。国内外研究已证实MBP是诱导MS发病的主要自身抗原。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成分中主要为MBP,当成熟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起反应时,患者体内的自身抗原MBP暴露并与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诱导了特异性免疫应答。Beddison等研究[10]推测IL16可能为促进和介导炎症反应的一种主要炎症前期可溶性介质参与介导MS脱髓鞘作用过程。

      6 自身抗原与MS免疫耐受的B细胞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组织损害,这些自身抗体种类较多,推测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多克隆非特异B细胞反应,表位扩展以及全面性免疫功能紊乱等机制影响M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国权,邵福源.多发性硬化治疗进展[J].临床神经病医学杂志,2003,16:187188.

      [2] 王维治,罗组明.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2.

      [3]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3.

      [4] 李天富,秦茂臻,胡绍胜,等.多发性硬化患者PBMC Fas和Fasl的表达[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20:379.

      [5] 李天富,房玉珍.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Fas的检测[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20:379.

      [6] Chen J,Zhou C,Liu J,et al.Protecton from Fasmediated apoptosis by a soluble form of the Fas molecule[J].Science,1994,263:1759.

      [7] 李天富,秦茂臻,胡绍胜,等.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T分子的表达[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360.

      [8] 李天富,秦茂臻,胡绍胜,等.多发性硬化患者B淋巴细胞BT1、BT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多数生物学和免疫杂志,2002,22:155.

      [9] 赵薛旭,田作军.多发性硬化患者脑基液和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和白介素-16的相关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205.

      [10] Beddision WE,Taub DD,cruikshank WW,et al.chemokine and marrik metalloproteinase secretion by myelin proteolipid proteinspecfsc CD8+Tcells:protential roles in inflammation[J].J Immunol,1997,158:3046.

    ↑上一篇: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进展
    ↓下一篇:头部痛点按摩治疗和预防头痛头晕350例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