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6  浏览次数:699次

      作者:张成忠,蒋恒波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永州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采用C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 依达拉奉,丹参,急性脑梗死,康复训练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直接影响病人预后和生存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早期溶栓及脑神经保护治疗。我科近年来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89例诊断明确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③发病72小时以内住院;④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中风史,本次发病前后无后遗症;⑤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⑥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在25~40分之间;⑦Barthel评分在45分以下。排除标准:①出血性梗死;②血液病患者;③严重心肝和肾功能损害;④严重精神疾病者;⑤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或近期有过敏性疾病;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脑栓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9~79岁,平均66.64±8.28岁。治疗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2~79岁,平均67.52±7.26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治疗组: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0.5小时滴完,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并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计划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内容包括:①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②体位变换;③关节的被动活动;④预防吸入性肺炎;⑤床上移动训练;⑥床上动作训练;⑦起坐训练;⑧坐立平衡训练;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训练;⑩移动训练等。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14天。两组患者使用其他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基本相同。两组病例分别于入院时,用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进行C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分别于入院时,用药后第7天,第14天给予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采用CSS量表)评分;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Ⅰ):用以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0~24分为极严重残疾;25~49分为严重残疾;50~74分为中度残疾;75~95分为轻重残疾;100分为正常。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CSS评分比较 治疗后3周内两组C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疗效从第2周开始出现(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略)

      2.BI评分比较 治疗后3周内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疗效从第2周开始出现(P<0.01)。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略)

      3.副作用 治疗组发生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对症处理后可继续接受治疗;对照组无一例肾功能异常。

      讨论

      近年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梗死后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直接导致细胞膜损伤而致细胞死亡[2],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时限,可导致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由基过度形成,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缺血再灌注产生自由基的机制,包括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儿茶酚胺的增加及中性粒细胞的释放等[3]。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可明显减轻脑损伤。

      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林5酮,edaravone,MCI186)是一种新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有研究证实[4,5],依达拉奉是强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分子及脑内具有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阻止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扩大,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现代研究认为依达拉奉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作用可能通过清除脑缺血后过度产生的OH和其他毒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组成细胞磷脂膜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和细胞损伤。有实验证实依达拉奉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剌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白细胞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成梗死的体积,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国内有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的含量,并增强SOD活力,提示依达拉奉具有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神经细胞膜的作用,此外,研究证实[6]依达拉奉对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有效,且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白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早期康复训练也明显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7],康复的疗效是肯定的,脑卒中病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低病人的依赖,早期康复疗效优于延迟康复。

      顾学兰等[8]临床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亦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本观察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自治疗第2周开始CSS及BI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提示依达拉奉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确有一定的作用,该药副作用轻微,说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schmidleg JW.Free radicals in centrel nervous ischemia[J].Stroke,1990,21(7):1086.

      [3]Matsuo Y, Kihara T, Keda M,et al.role of neutrophils in radical Production during ischem ia and reperfusion of the rat brain:offect of neutrophil dep letion on extracellular ascorbyl radical formation[J].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5,15:941.

      [4]刘志辉,刘美萍,吴春艳,等.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2007,15(2):102.

      [5]林伟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112.

      [6]Tatsuski K, Yasuo K .MILD hypothermia enhances efficacy of neuroprotctive agents in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3,93:101.

      [7]方定华.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42.

      [8]顾学兰,丁新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113.

    ↑上一篇: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3例临床与CT、MRI分析
    ↓下一篇: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