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4-17  浏览次数:659次

      作者:姚晓萍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大丰

      【摘要】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丹红注射液组)和对照组(脉络宁组)各32例,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4d后一氧化氮含量增高,C-反应蛋白含量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并能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改善脑循环。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脑梗死,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NHO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and to observe the protecting effect to 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 Method Total 64 cases of ACI falling ill in 72 hour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erum level of No and CRP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7.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8.7%.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No was higher and CRP was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DANHONG injection has obvious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tion, and with the function of protection to 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

      Key Words: DANHONG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tion; NO; CRP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丹红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旨在进一步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均为首次发病,全部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丹红注射液组)和对照组(脉络宁组)各32例。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4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CT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适量脱水剂改善脑循环,调节血压、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以脉络宁3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次/d,14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14d后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含量,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 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于入院当天或第2天清晨采空腹静脉血,一氧化氮用硝酸还原法,C-反应蛋白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1.4 疗效评价:按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2]: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⑥死亡。本文将患者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作为有效,将无变化、恶化、死亡作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4例,无变化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9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见表1。表1 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的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①P<0.01,②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各类脑血管疾病之首[3],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存,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对本病的理想疗法。急性脑梗死后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和细胞内钙超载激发了大量的自由基,造成了自由基堆积,脂质过氧化反应。另外血栓素A2含量增加,使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半暗区缺血严重,使梗死区扩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挽救半暗区濒死的脑细胞,防止梗死区扩大。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提取液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及实验表明共有以下药物作用:①可提示抗凝和纤溶功能:抑制血栓形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4]。②抗氧化作用:对多种原因产生的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③降低血液黏滞度。④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可防止脑缺血致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超负荷而造成的脑损伤[5]。由此可见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理想之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病学杂志,1996,29(6):381.

      [3]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212.

      [4] 史炼镜.丹参有效部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0,20(4):269.

      [5] 柏惠英,秦月琴.红花对脑减压缺氧缺血幼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1992,23(10):531

    ↑上一篇: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下一篇: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