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肝包虫残腔处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李建勋,高志刚,李瑄,张亮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36医院,青海 西宁

      【关键词】 肝包虫,残腔,手术治疗

      肝包虫病手术后残腔若处理不当,可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残腔的处理是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中预防并发症的关键[1]。我院于1990年5月—2007年7月共收治肝包虫病306例,术中残腔处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6例,326个包虫,其中男144例,女162例,男女比为1:1.13,平均年龄34.2岁,以青壮年为多,术后并发症51例,胆瘘32例,破入胆道4例,感染8例,复发4例,出血3例。

      1.2 手术方式

      本组除2例3 个包虫施行肝部分切除外,残腔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外囊空腔闭式引流术13例,大网膜填充空腔术28例,肌瓣填充空腔术3例,外囊内翻缝合术277例,外囊部分切除敞开术2例。

      1.3 结果

      随访时间最长者9年,复发4例,因肾衰竭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

      2 讨论

      2.1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在肝内总是遗留有与包虫等大的空腔,一般有数百至数千毫升的容积, 此空腔的囊壁是由肝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外囊壁,此囊壁因厚韧、无收缩力而不易塌陷,术后均留有血性(或胆汁)渗出物,需待肝组织压迫空腔,渗出液缓慢吸收逐渐机化而缩小,全囊需数月甚至十余年才能完全消失。尤其是合并胆瘘或感染者,术中如对此空腔处理不当,将导致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甚至会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中毒性休克。残腔出血和残腔内包虫复发也是棘手的问题,王校智等报告,复发率在18.5%~46.3%之间[2]。

      2.2 本院历年来采用四种手术方式处理肝内遗留残腔,根据肝内容积大小,外囊壁厚薄与软硬,有无胆瘘或感染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术式。

      2.2.1 外囊空腔闭式引流术

      在残腔最低位,肝组织最薄处置多孔或双套乳胶管,缝闭外囊,置水封瓶式外引流,既可防止逆行感染,又可冲洗空腔,保持引流通畅。此法的适应证需严格掌握:(1)肝包虫巨大合并严重的感染,渗出液较多,炎症浸润外囊壁粗糙肥厚,不易塌陷。(2)外囊壁有较大的胆瘘,组织脆弱,缝合胆瘘易撕裂。(3)合并破入胆管继发感染的包虫,还需另做胆总管切开减压,清除管内的内囊碎片及子囊,置T形引流管。此法对拔管的时机要求较高,如在两周内达到引流目的,拔管后可一期愈合。若继续引流,则难免加重混合感染而需保留引流管达数月以上,待造影显示空腔消失,始可拔管,若拔管过早可致空腔积脓,须重新置引流管,因引流不畅,反复溃破形成复杂窦道,经久不愈。

      2.2.2 大网膜或肌瓣填充空腔术

      摘除包虫内囊后,选择循环良好的右侧大网膜,剪一带血管蒂的舌状网膜瓣填入空腔内。若网膜因粘连或缩短,不能拉入诸如肝顶后部高位空腔时,可选腹直肌瓣,网膜或肌瓣起填充及吸收渗液的作用,同时与囊壁粘连而闭塞胆瘘。其适应证有:(1)巨大包虫合并感染,囊壁浸润较重,渗出较多者。(2)近肝门部的空腔,外囊有胆瘘不易缝合者。(3)外囊钙化,囊壁厚、硬不能塌陷者。(4)空腔不愈或窦道形成后,切除瘢痕结缔组织的残腔或瘘管,用网膜或肌瓣充填修补。

      2.2.3 外囊内翻缝合术

      本方法为残腔处理的首选方法,疗程短、疗效好。在闭合外囊前,切除突出肝表面、组织较薄的部分外囊,对较软的囊壁,逐层由深而浅的壁对壁拉拢内翻缝合,以防空腔。建议只缝合能够拉拢靠近的囊壁,而对于空腔中部的囊壁,由于距离较远,缩小可能使缝线拉力过大而可撕脱外囊(肝组织)引起出血或胆漏。尤其位于肝门部要防止损伤血管或肝管,不可勉强行之。本术式的适应证:(1)无合并症的包虫,无论包虫囊肿大小,尤以儿童患者,其外囊较薄而软,空腔易塌陷缩小,而逐渐消灭。(2)衰老退化变性或无菌坏死样变的包虫。(3)合并轻度感染的包虫,需彻底清洗外囊后缝合闭锁空腔。(4)外囊壁有胆汁渗出或较小的胆瘘,由于已解除包虫对肝组织的压迫,肝管渐复位,胆汁引流通畅后,则逆行漏入空腔的胆汁即停止而愈合。

      2.2.4 外囊部分切除敞开

      对突出于肝表面的位置表浅的包虫,可剪除部分外囊壁,如同碗状敞开于腹腔。对空腔过大的外囊,渗液较多,可置烟卷引流。术后仅有轻度炎症反应,未发生积液感染,近年来扩大了本术式的适应证。

      【参考文献】

      [1] 梁东,傅振超,张永恒,等.肝细粒棘球蚴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494-495.

      [2] 王校智,李永寿,冯胜利.经皮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肝及腹腔包虫囊肿的临床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285-287

    ↑上一篇:强肝软坚汤加减治疗肝炎肝硬化50例
    ↓下一篇: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