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63例老年胆囊结石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24  浏览次数:593次

      作者:席玲 作者单位:710100陕西省西安市,金堆城钼业公司长安花园小区卫生所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囊结石病是消化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成因十分复杂,机制不明,目前已经对胆囊结石患病危险因素进行广泛的探究,由于不同的研究,选择的调查对象和诊断标准不同,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本文分析≥60岁老年人胆囊结石63例,探讨老年人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人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7~9月金堆城钼业公司长安小区1160例(≥60岁458例,<60岁702例)离退休职工健康体检中筛选出胆囊结石133例(除外肝内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按年龄划分成2组:老年组(≥60岁)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69.5±4.83)岁。非老年组(<60岁)70例,其中男24例,女46例,年龄42~59岁,平均(52.7±3.55)岁。

      1.2 方法

      采集受检者空腹12 h静脉血,上海迅达公司生产的XD.8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对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乙肝系列指标等进行测定。

      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胆囊结石诊断,诊断标准为胆囊内增强回声光团,并伴有声影。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FBG≥7.0 mmol/L。

      1.3 统计处理

      采用Excel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

      体检者中≥60岁老年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3.8%(63/458),而<60岁非老年人患病率为9.97%(70/70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胆囊结石病例中,老年组男女比例为2∶1,性别比与非老年组(1∶2)有差异,老年男性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为66.7%(42/63),明显高于女性(33.3%,21/63)(P<0.01)。

      2.2 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2组之间TG、TC、HDLC、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见表1。表1 2组血脂、血糖水平比较(略)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

      2.3 2组不同水平血糖病例百分率比较

      老年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百分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RR)=3.72,95%可信区间(1.99~9.77)mmol/L;2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组不同水平范围的血糖病例百分率比较(略)注:FBG单位为mmol/L;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

      2.3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老年胆囊结石关系

      HBsAg阳性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老年胆囊结石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RR=5.7。表3 2组HBV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略)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成因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形成结石。最新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形成与45条六大类候选基因及转录调节因子肝脏受体类似物(LRH1)基因表达增高有关[1]。影响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一般认为与肥胖、膳食结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以及血脂、血糖异常等关系密切。本文对63例老年胆囊结石的分析表明,年龄、性别、HBV感染、糖尿病是老年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

      3.1 年龄与胆囊结石

      人群普查结果显示成年人胆结石患病率为1.7%~9%[2],本文分析老年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3.8%,结果与陶书超等[2]报道的13.76%非常接近。随年龄增长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增高,其原因是年龄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呈正相关,而与胆酸合成及胆酸池大小呈负相关[3]。

      3.2 性别与胆囊结石

      一般成年女性胆囊结石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3,本文分析老年胆囊结石男女比例2∶1,男性患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雌激素在胆囊结石形成中发挥作用相关[4]。

      3.3 HBV感染与胆囊结石

      胆结石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增高,表明HBV感染可诱发胆结石的发生。张伟东等[5]研究分析病毒性肝炎并发胆囊结石最高的是肝硬化,依次为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急性肝炎。结石发生主要与肝炎的病程长短有关,同时也受肝功能损害程度影响。HBV感染致结石的主要机制:HBV在肝细胞复制,肝细胞受损,释放大量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入血及胆汁,βG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与钙形成钙盐沉积形成结石。另一方面HBV直接侵犯胆管系统,引起免疫损伤,致胆管、胆囊壁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3.4 糖尿病致胆结石

      糖尿病是胆囊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系数为1.6[6],糖尿病患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加2~3倍。一般人群胆结石发病率为11.6%,糖尿病伴结石为30.2%[7]。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致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激活肝脏中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增加胆固醇合成并向胆汁排泌。同时刺激LDLC受体,使LDLC产生增加,促使HDLC分解增加[8]。许多研究已证实高TC血症、LDLC升高及HDLC降低在形成胆囊结石中起着重要作用[9]。另一方面胆囊壁微血管病变及自主植物神经病变致胆囊运动功能减弱,使胆汁淤滞形成结石。

      综上所述,老年胆囊结石形成与性别、HBV感染、糖尿病密切相关,老年人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HBV感染、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特别对老年男性更为重要。临床工作中老年人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及血脂。对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肝、胆超声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胆囊结石。

      【参考文献】

      [1] 杨天勇,韩天权,蒋兆彦,等.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受体类似物1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8(8):531534.

      [2]陶书超,闫瑛,吴崇学,等.老年胆石症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分析[J].循环杂志,2006,16(2):4950.

      [3]薛宁,张曼丽,郭燕明,等.1582名老年人胆结石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2,21(3):220221.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8.

      [5]张伟东,李继友,叶晓斌,等.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结石181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6,8(14):25.

      [6]Tolman KG, Fonseca V, Tan MH, 等. 2型糖尿病与肝胆疾病[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5):398399.

      [7]李蓉.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与胆结石[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10(1):2930.

      [8]胡虞干.糖尿病患者结石形成机制研究[J].医学文选,2005,24(5):851852.

      [9]姚礼庆,周平红.胆囊胆固醇结石成因研究能进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2830.

    ↑上一篇: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的术式选择
    ↓下一篇:97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