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04-28  浏览次数:682次

      作者:张金贵  作者单位:025350 内蒙古赤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中蒙医院

      【关键词】 神经

      2001~2006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入选9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其中治疗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25~64岁,平均42.3岁;对照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26~62岁,平均41.8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30mg/d,晨起顿服,连续5天,随后7~10天内逐渐减量;维生素B1100mg和维生素B12500μg,每天1次,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配以针灸治疗。基本方药组成:白附子12g,钩藤12g,僵蚕12g,防风10g,葛根12g,羌活10g,全蝎6g,蜈蚣3条。每日1剂,水煎服。如头痛、面肌抽搐者加天麻、白芷以祛风、止痉、止痛;痰浊阻滞较重者加薏苡仁、半夏以燥湿化痰;气血虚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固表;若久病不愈者加水蛭、穿山甲以破血逐瘀。针灸取穴:病侧翳风、四白、阳白、地仓、颊车、下关,如人中沟歪斜较甚,流涎者加人中、承浆,每日1次。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临床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且1年内不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较以前减轻或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所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相当于中医的口眼歪斜症,又称“面瘫”、“吊线风”、“歪嘴风”等,主要病因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受风邪兼挟其他邪而得。《诸病源候论?偏风口歪候》说:“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阴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歪僻也”。说明本病是由络脉空虚受风而得,而风邪伤人多兼挟它邪,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痰瘀血入中脉络,气血痹阻,均可导致口眼歪斜。所以治疗原则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为主。方中白附子辛散,善治头面之风。钩藤熄风止痉、清热。僵蚕能祛络中之风。防风性微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葛根、羌活可祛风解毒以增强祛风、止痉作用。全蝎、蜈蚣又为定风止掣之要药。并配合针灸以通调经气、和血活络。同时口服泼尼松、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奏效快、治愈率高。

    ↑上一篇: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6例分析
    ↓下一篇:“三早”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与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