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7-04  浏览次数:688次

      作者:陈稼琳  作者单位: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关键词】 肝病 血小板参数 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Platelet Parameter in Chronic Hepatic Patients

      CHEN Jialin

      (Taiyuan Cotagion Hospital,Taiyuan,Shanxi 030012,China)

      Key words:Hepatic disease;Platelet parameter;Clinical significonce

      慢性肝病的病理基础是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转化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是TGFβ的丰富来源,当肝细胞坏死时,集聚在坏死区的血小板被激活释放TGFβ,因而推测血小板也参与纤维化形成过程。本文对10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PLT、 MPV、 PDW、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当单纯的PTL减低,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和增高的频率与PLT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PV、PDW同时增高或减低作为异常分组时,则差异极为显著,血小板三项参数检测作为一种筛查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补充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肝炎病区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样100例,年龄在2岁~76岁,男性62例 女性38例。

      1.2 实验方法 每例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小板三项参数的分析。肝纤维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A,LN ,Ⅲ,Ⅳ),试剂由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Ⅲ<110,Ⅳ<65,HA<120,LN<133,血小板三项参数PLT 100×109/L~300×109/L,MPV 6.8/fl~10.8/fl,PDW 10/fl~18/fl由三分类血分析结果而得。

      1.3 判定标准 血小板参数正常组为PLT、MPV正常,或PLT、PDW正常;血小板参数异常组为PLT减低,MPV减低;PLT减低PDW升高;PLT减低。

      1.4 统计学处理 所测病例按血小板参数正常与异常分组后,统计各组肝纤维化指标均值和各组中肝纤维化指标增高的阳性率,并用U检验统计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2.1 按血小板参数正常与异常分组后的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见表1。

      表1 血小板参数正常组、异常组与肝纤维化指标对比分析(略)

      3 讨论

      肝纤维是纤维生成增加而降解减少的一种动态过程,其形成机制为肝细胞炎症,坏死时等多种致病因子刺激枯氏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其中TGFβ激活星状细胞,使其转化为肝纤维细胞过度分泌ECM,同时抑制其降解形成ECM的异常沉积。

      本实验通过持续1 a的观察,血小板参数正常组与异常组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显著。在血小板参数异常组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阳性分别为HA 68.9%、LN 58.6%、Ⅲ 55.1%、Ⅳ 63.7%、增高的幅度尤其明显,因而本实验认为应动态地观察血小板参数与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异常的病例中,由于血小板在炎症过程中的逐步消耗,促使骨髓巨核系统代偿性增生,因而反映在末梢血中的变化为MPV、PDW增高,而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巨核系统失代偿则PLT、MPV、PDW均下降,如果是肝硬化患者PLT和MPV持续下降疑有出血倾向。因而本实验认为血小板参数检测作为一种筛查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补充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明友,粟文新,刘志兰,等.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6.

      [2] 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5255.

    ↑上一篇: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下一篇:内镜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迟发性胆漏中的诊疗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