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LC胆管损伤的早期手术

    发表时间:2012-09-17  浏览次数:817次

      作者:李江,刘斌,杨世昆,吴韬,胡筑培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关键词】 胆管

      本文总结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9例LC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的资料,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早期行手术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28~52岁。均因胆囊结石行LC,术后2~6 d(平均4.3 d)出现梗阻性黄疸。其中伴胆漏3例,局限于右膈下及右肝肾间隙,经B超引导穿刺引流;伴胆瘘4例,置腹腔引流管。胆管完全夹闭2例(其中1例横断后两断端分离>2 cm),侧壁损伤7例(均大于管径2/3)。损伤类型按Strasberg分类法:E1 1例,E2 7例,E3 1例;按Bismuth分类法: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1例。全组无弥漫性腹膜炎及严重感染症状,再手术前均为MRCP明确诊断。

      1.2 手术方式

      全组于术后3周内施行了确定性胆管修复手术。E1(Ⅰ型)无胆漏/瘘,采用损伤狭窄段切除,对端吻合;E2(Ⅱ型)采用肝管汇合部及左肝管切开,胆肠吻合;E3(Ⅲ型)采用左右肝管切开缝合,胆肠吻合。

      2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7.7个月,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在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1例行对端吻合术后出现胆漏,经T管引流7 d,漏口愈合,T管留置半年后拔出,随访24个月无黄疸及胆管炎发生;其余8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吻合口均留置T管引流,4~6周拔除,未出现胆漏、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症状。

      3 讨论

      近年来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0.4%~0.6%[1-2]。以往此类患者多主张延期手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损伤性胆管狭窄应尽可能的早期行胆管重建手术,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手术主要顾虑是肝门区的炎性水肿尚未消退,胆管壁薄和扩张不理想等。但我们发现,只要肝门区域引流良好,无大量“胆汁瘤”形成,则肝门区组织无严重水肿,而且解剖关系保持良好,粘连少且疏松,较容易分离下移肝门板,无需切除肝方叶即可满意暴露肝管汇合部,甚至Ⅱ级胆管开口。“早期”的具体时间目前无统一意见。我们认为根据损伤的发现时间,只要在全身和局部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确定性手术。(1)若损伤在术后48~72 h内即已确诊,此时组织炎性水肿轻,只要胆管无缺失可积极再手术行对端吻合,留置T管支撑至少3~6个月。(2)胆管若是部分被夹闭则症状一般出现较晚。本组有7例均是在术后4~6 d才出现梗阻性黄疸。对于这类患者,要严密监测病情发展,通常以MRCP确定损伤和监测胆管扩张情况。

      2周左右的再手术准备后,行胆管重建是较好的时期,术后短期内肝功能即可恢复。目前重建方式仍以胆肠吻合为主。本组有7例均采用此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吻合口常规留置T管。术后4~6周即可拔除,防止异物过度刺激吻合口而引起瘢痕增生,增加吻合口狭窄的风险。

      总之,对LC术后患者的非特异症状应给于足够重视,以利于胆管损伤的尽早发现。一旦损伤性胆管狭窄确诊,在完善术前准备后早期行确定性胆管重建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Krahenbuhl L, Sclabas G, Wente MN, et al.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biliary tract injuries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Switzerland. World J Surg,2001,25(10):1325-1330.

      [2] 范德庆,何振平,徐来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术中诊断和治疗经验.消化外科,2004,3(3):184,199.

    ↑上一篇:150例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下一篇:全腹腔镜下超左半肝切除术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