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22  浏览次数:772次

      作者:朱思亮 茅新蕾 陈卫东 作者单位: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1 0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中选择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NHLI)52例为研究组,与176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HLI)(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的对比,并对NHLI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NHLI组中男性,年龄≥80岁,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房颤史,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 (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糖尿病以及男性是NHLI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NHLI发生缓慢,最多见于男性糖尿病患者。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压被认为是导致腔隙性梗死(腔梗)的主要原因,然而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腔梗患者并无高血压史,非高血压性腔梗的临床特点文献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对52例非高血压性腔梗进行对照性分析,旨在了解其特殊的临床特点。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自2003~2005年7月共收治1 0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腔隙性梗死者228例,其中研究组(非高血压性腔梗)52例,男43例,女9例,年龄72~94岁,平均(79±58)岁。对照组(高血压性腔梗)176例,男94例,女82例,年龄49~81岁,平均(68±62)岁。

      12 方法

      1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史、期前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

      1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公认常见的5种腔隙综合征进行对比。

      123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腔梗是否合并高血压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史、期前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年龄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高血压腔梗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组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年龄超过80岁,男性,糖尿病,心脏病、慢阻肺、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2)。

      2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糖尿病,男性三个因素是非高血压腔梗的独立危险因子。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患病率(略)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主要临床类型患病率(略)

      3 讨论

      Fisher认为腔隙性梗死是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在病理解剖时发现的最常见的病变,其主要病因 是高血压所致微小动脉透明变性〔1〕。随着脑部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腔隙脑梗死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其在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而且也开始发现相当一部分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并没有合并高血压。国外有文献报告腔隙性脑梗死由非高血压因素引起可占到243%〔2〕。本文对总共228例腔梗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非高血性腔梗52例,占所有腔梗的228%,表明非高血压因素在腔梗的发生中也相当重要。腔隙性梗死的血管病理改变有纤维样坏死,脂肪变性,微动脉硬化等,任何导致微血管病变因素均可引起腔梗。除高血压外,糖尿病(DM)是最主要的因素。本资料中非高血压腔梗组DM患病率达538%,而高血压腔梗DM患病率为30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也发现DM是NHLI的独立危险因子。一般认为,DM微血管病变是以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3〕。有人认为,在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诸多危险因素中,DM伴有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4〕。已有研究证实小血管因素对腔隙脑梗死不具有特异性,颅内外大血管的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也参与发病机制〔5〕。在一些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腔隙性脑梗死相符的患者,发现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心源性栓塞(一般为房颤)有关。本研究也发现非高血压性腔梗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房颤史、慢阻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Fisher而提出有21种腔隙综合征。而临床上最常见的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5种综合征。我们根据《全国脑血管病第三次会议分类草案》中提出的各主要临床型诊断和排除标准〔6〕对228例腔梗患者的临床类型进行归类,发现非高血压性腔梗与高血压性腔梗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资料的对照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均发现年龄≥80岁的男性患者是非高血压性腔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现象说明非高血压性因素导致微血管病变更为隐袭,故对于一些并没有高血压的高龄男性患者更应警惕,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梗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Fisher CMLacunar stroke and infacts: a review〔J〕 Neurology, 1982;32(8):8716

      2 Arboix A, Altes E, Massons J, et alClinical study of lacunarinfacts in nonhyperfensive patients〔J〕 J Stroke Cerebrovasc,2003;12(5):4752

      3 钟学礼,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2359

      4 Weiberg LADragrostic classification of stroke, especially Lacunar〔J〕Boiten J,Lodder J Risk factors for lacunar infarction, Subcortical stroke, 2nd endOxford: Oxford Medical Publications,2002:8897

      5 Iuzitari D,Lamassa M Smallvessel disease with lacunes〔J〕Adrneurology,2003;92(1):1416

      6 王新德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8,21(1):5961

    ↑上一篇: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的探讨
    ↓下一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C12细胞的热休克蛋白的鉴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