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患者1例的心理分析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0-01-20  浏览次数:658次

    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患者1例的心理分析和护理作者:戴小燕    【关键词】  呼吸机  自1929年第一台“铁肺”问世以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呼吸机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它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呼吸机的使用,使患者从一个健康、独立自主的人转变成不能交谈、活动受限的患者,这些变化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超长时间的呼吸机依赖患者的心理问题,其对患者的影响甚至超过躯体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我科现收治1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已行气管切开,经呼吸机辅助呼吸365余天,现仍未撤机。现将对其呼吸机支持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7岁,缘于10余年前患者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主要为白色泡沫黏痰。上述症状几乎每年发作,常于冬春季节时发生,症状可持续2~3个月,曾多次入本院治疗。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呼吸衰竭(Ⅱ型)。于2004年1月患者因呼吸衰竭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70天,笔者发稿时仍未撤机。 2 心理分析  一般当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就必须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使用呼吸机治疗初期,家属及患者很容易产生排斥及抗拒。多数患者不适应,情绪低落或存在恐惧、怀疑、紧张、焦虑心理 [1] 。经笔者长时间严密的观察,本例在使用呼吸机时同样产生了复杂的心理活动。  2.1 恐惧和怀疑 患者在清醒状态时被使用呼吸机这一陌生的仪器,对其而言是一种既紧张又恐怖的体验,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濒死感,造成心理紧张、恐慌。继自而来的是对治疗效果的怀疑,对生存的不确定。  2.2 孤独感 使用呼吸机后,患者被迫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家庭环境,突然不能交谈,无法正常交流,独自忍受着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  2.3 烦躁和抑郁感 患者表现出对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带来的极度不适及长时间卧床不能忍受,焦虑烦躁,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当遭到劝阻后及数次撤机失败后,患者感到无奈,又逐渐转为抑郁状态。 3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上述心理问题,笔者经过细心分析,于不同阶段进行对症重点的心理护理,并总结出一套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  3.1 疏导法 这是贯穿患者治疗始终的方法,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方法,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并指导其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坚持经常交流治疗体会,理解患者,给予鼓励性语言,耐心讲述病情逐渐好转的情况,增强治愈的信心。治疗后期,讲解撤机的必要性,降低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鼓励进行规律的撤机训练。  3.2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有助于患者放松和减轻机械通气造成的心理压力 [2] 。实践中医护人员同家属配合,给患者播放其喜欢的音乐,有着不可比拟的安慰镇静效果。  3.3 触摸疗法 触摸在人类成长及相互关系的发展中和在治疗、护理中起者重要的作用 [3] 。笔者在为该患者做护理操作或交流时,采用近距离护理,并且经常触摸其头部和肩部,使其能感受到关心和安慰,消除其被抛弃感,增加生存的信心。  3.4 体语交流疗法 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达信息交流、情感交流,还有标记动作、指示动作、调整动作、适应动作等进行交流 [4] 。笔者经常和患者进行手势、口型、表情等非语言方式的交流,仔细体会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经过长时间的熟悉,该患者已能自行使用召唤器要求进行换药、排便、吸痰等护理。  3.5 亲情疗法 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孤独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患者对亲情的需要明显显现。我们预先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使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当其与患者接触时,彼此间是相互影响,同样可以使患者增强生存的信心,同时,良好的亲情能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慰,稳定其纷乱的情绪,并让其有安全感和依靠感。  对此例长时间呼吸机依赖患者,我们在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和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临床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 施冰芳,杜乐燕.使用BiPAP呼吸机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2,23(2):186.  2 王兰,刘荣珍,杨彩虹.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压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2):66.  3 刘喜梅,魏新.气管插管患者的需要调查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63.  4 陶明,韦秀碧.非语言交流在脑出血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60.

    ↑上一篇:呼吸减痛法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下一篇:呼吸机治疗危重患者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