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23  浏览次数:739次

      作者:梅贵明 作者单位:435402 湖北武穴,武穴市龙坪中心卫生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棓丙酯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也得到改善。结论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特别在山区基层医院目前还难于开展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情况下,棓丙酯注射液为可供选择的适宜药物。

      【关键词】 棓丙酯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效果肯定,但由于有严格的适应证及治疗时间窗,适用者少,尤其在山区基层医院还难以开展,而其他药物的疗效又尚有争议,在此情况下,笔者使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观察临床疗效,至今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30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证实为脑梗死。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1~80岁,平均62.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21例,糖尿病者5例,冠心病者4例,均除外由低血压所致脑供血不足的病例。其中多发性脑梗死8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8例,脑室体旁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2例。

      主要临床症状及发病时间:病人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步态不稳、半身麻木无力或活动障碍及口角歪斜,语言含糊、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反应迟钝等。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0例病人中,轻型18例,中型9例,重型3例。3天以内21例,3~7天5例,7天~1个月4例。

      对照组30例,临床症状、体征、脑CT等检查及诊断与治疗组相仿,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棓丙酯注射液(每支2 ml)6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血栓通注射液(每支2 ml,含三七总皂苷70 mg)12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其他辅助及对症治疗相同,两组均治疗14天后评定疗效,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1)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并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评定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痊愈,46%~90%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18%以下或增多不足18%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为恶化。(2)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3)观察有无颅内或其他部位出血、有无过敏及发热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χ2=4.34,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注: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皮疹、药物过敏等副作用。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3]。溶栓是较理想的治疗,但绝非对所有脑梗死适合。特别在山区农村,患者就诊时往往已错过时机,或担心出血并发症,因而更难于开展此项治疗。

      棓丙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棓丙酯,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对抗花生四烯酸(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比阿司匹林(ASP)更强、更快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降低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黏度,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量及提高耐低压缺氧能力。能较强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抑制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适合基层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98,21(1):6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5.

    ↑上一篇:82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脑络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