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97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1014次

    临床上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进行性胆汁淤积肝病,该病症的临床特点为对胆管会产生进行性慢性炎性反应损伤,进而累及到肝内胆管,同时会造成门静脉汇管区和汇管周围炎性反应以及纤维化,最终诱发门静脉高压的形成[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收治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将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同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9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肝硬化组患者男13例,女84例,年龄 24~67岁,平均(42.5±12.4)岁。对照组男13例,女37例,年龄 23~65岁,平均(44.1±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研究对象展开ALP、γ-GT、ALT、AST水平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

    1.2.2 检测方法:研究中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抽取以上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操作分离血清,而后展开ALP、γ-GT、ALT、AST水平检测。

    1.2.3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即口服熊去氧胆酸 250 mg,3次/d,而后对患者展开常规包干、退黄治疗,口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痰、舒肝健脾中药[2]。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表现:经统计得知,本组9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黄疸、肝肿大、皮肤瘙痒等症状,其中乏力69例,黄疸64例,肝脾肿大43例,腹水31例。

    2.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经统计得知,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属于进展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一般在中年妇女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曾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比例为1:9[3]。本组患者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6.46:1。该病症的起病相对隐匿,早期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而后由于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症,本组患者中乏力69例,黄疸64例,肝脾肿大43例,腹水3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除以上特点外,其血清生化指标也发生了显著改变。本次研究中对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 ALP、γ-GT、ALT、AST水平检测,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者[4]。综上所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属于慢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在中年女性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会发生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改变,临床应引起注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展开预防和治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4 参考文献

    [1] 毕伟平,苘辉斌.9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180.

    [2] 郭 强,马福玲,孙艳蕾,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调查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5(1):37.

    [3] 于咸怀,于芹芹,于 莉.美能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4(11):66.

    [4] 曾令勇,何志兵,袁晓玲.4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J]. 华西医学,2009,24(3):649.

    ↑上一篇: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同伴教育对围手术期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