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

    发表时间:2012-06-25  浏览次数:910次

      作者:王云玲,赵菊芳,柯博熙  作者单位:

      【关键词】 颅内 静脉窦 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影像学特点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中的少见类型,其发病率低,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故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其中产后3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25±12.71)岁。

      1.2 方法 回顾分析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预后。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不一,包括急性起病7例、头痛8例、意识障碍1例、眼部症状2例、偏侧肢体障碍2例、精神症状1例、发热2例、伴癫痫发作2例、伴脑膜刺激征5例。

      2.2 实验室检查 8例中血粘度升高4例,血小板聚集率升高1例。6例进行脑脊液检查,压力均超过170 mmH2O,其中伴有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异常2例。

      2.3 影像学变化 8例中有2例合并脑出血,均进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检查见图1:静脉窦显影欠佳或明显变细3例,未显影或血流中断5例,其中横窦血栓形成2例,合并同侧乙状窦血栓形成5例,合并上失状窦血栓形成1例。2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例发现上失状窦、左侧乙状窦、双侧横窦均未见显影,另1例发现上失状窦前1/3、右侧横窦及乙状窦纤细,部分深静脉代偿开放。

      2.4 治疗经过 8例患者均予以脱水降颅压同时低分子肝素钙针(0.4ml 一日两次)或口服华发令片抗凝治疗,控制国际标准化时间(intem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在2~3之间。1例同时同侧颈内动脉尿激酶10万U,连续7日,1例在DSA下直接血栓内尿激酶 50万U 溶栓治疗后予以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总时间为6个月,2例合并发热、脑脊液常规、生化异常同时予以抗生素治疗。

      2.5 治疗结果 8例患者预后均较好,其中6例基本痊愈,1例患者遗留有偏侧肢体活动障碍,1例患者遗留有精神异常,无1例死亡。

      3 讨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复杂,主要包括:①妊娠及围产期;②感染、肿瘤、创伤等;③血液流变学异常;④长期口服避孕药;⑤红细胞增多症;⑥心脏病;⑦重度脱水等[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但缺乏特异性,除头痛外,患者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结合本次研究的病例,对新近出现的急性头痛,应及时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其中颅内高压是重要特征。本次研究中6例行脑脊液检查,压力均超过170 mmH2O,其中2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异常,考虑与围产期合并感染有关,与李存江等[2]的研究较为一致。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确诊有赖于头颅影像学的检查,目前,DSA仍是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费用高,技术要求高,临床上多采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MRV的检查[1,3],尤其在基层医院更为适用。头颅MRI:急性期(1周内),T1、T2加权像上静脉窦内正常血管流空现象消失,表现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亚急性期(1~2周),T1、T2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2周~2月),血管腔内流空现象重新出现,T1、T2信号减弱。MRI 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脑水肿、出血、梗死及脑室系统改变,MRV直接征象表现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本次研究中3例同时合并有MRI的间接征象,2例表现为颞顶叶血肿,血肿靠近皮质,呈马蹄形,周围有较大范围水肿带,不符合一般动脉出血。本次研究8例均进行了MRI与MRV相结合的检查,MRV示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基本能确诊。其中 2 例同时进行了DSA检查,也进一步证实了MRV检查的准确性与敏感性。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可能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高凝状态。华发令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同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本次研究中 8例患者均予以抗凝治疗,即使在2例合并出血的患者中,抗凝治疗仍是安全有效的,与国外较有影响的分析研究一致[4]。2例予以抗凝并溶栓治疗,结果仍显示治疗安全有效[5]。但因本次研究样本量小,且系回顾性分析,因此,对于抗凝及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Bousser MG,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J Neurol, 2000, 247(4): 252-258.

      2 李存江, 王桂红, 王拥军, 等.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 中华神经杂志, 2002, 35(2):65-67.

      3 Masubr F, Mehraein S, Einhaupl K. 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 J Neurol, 2004, 251(1): 11-23.

      4 De Bruijn SF, Stam J.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for cerebral sinus thrombosis[J]. Stroke, 1999, 30(3): 484-485.

      5 曹向宇, 李宝民, 李生, 等. 脑静脉窦血栓的综合血管内治疗[J]. 中国卒中杂志, 2006, 1(2):85 - 87.

    ↑上一篇:瘦素和5 HT2C受体基因在利培酮致肥胖中的作用
    ↓下一篇: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