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14  浏览次数:416次

      作者:何小波1, 殷义平2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老年病科;2呼吸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孟鲁司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介素8;白三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逐渐发展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多种炎性因子如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参与其中。本文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及部分机制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30例COPD患者为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和呼吸内科住院确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9.41±7.55)岁。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并按照疾病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入选标准: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伴或不伴发热等症状。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同时FEV1≥50%预计值。排除标准: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内分泌及其他肺疾病;有孟鲁司特使用禁忌症者或对药物过敏者;未按研究方案完成者。

      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70.21±7.33)岁。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71.34±6.73)岁。两组患者在(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参数,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分析指标及白介素8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中加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片(顺尔宁,10 mg×5),每晚睡前1次,1次10 mg,疗程均为2周。

      1.2 肺功能检测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进行肺功能测定,记录FEV1%,(FEV1/FVC)%。每人测3次,至少2次FEV1%误差小于5%;肺功能测量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喘康速)20 min后测定,要求吸药前后FEV1差别≤12%。

      1.3 血气分析及IL8测定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统一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测定并记录PaO2,PaCO2等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5 min,2 000转/min,留取血清部分存于-20 ℃冰箱备用。IL8以ELISA法,采用相应的ELISA试剂盒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两总体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同组采用配对t检验。P值<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肺功能评分

      见表1,两组治疗前肺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第14天后肺功能均明显好转(P<0.05),说明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

      2.2 血气分析

      治疗后两组氧分压均改善明显,孟鲁司特组虽改善较多,但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氧化碳分压及碳酸氢根则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前血清IL8含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下降,且孟鲁司特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IL8水平的变化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具有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其发病机制除了常见的感染、吸烟外,异常炎症反应也是重要机制之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8+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这些炎症细胞活化后释放IL8、TNFα、LTB4等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支气管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激素已得到广泛认可。但Vachier等[2]在研究糖皮质治疗重症哮喘的过程中发现糖皮质激素并未减少尿中白三烯含量,说明重症哮喘中糖皮质激素不能有效抑制白三烯的产生,提示白三烯可能在气道炎症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且该作用不被糖皮质激素所抑制,这可能也是目前哮喘治疗中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原因之一[3]。

      白三烯作为炎症介质有收缩小支气管,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增加肺动脉高压[4]的作用。而孟鲁司特作为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抗白三烯这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扩张小支气管,缓解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肺动脉高压,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右心功能等效果,临床疗效较显著。

      IL8在COPD的发病上有重要意义,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和痰中IL8水平较健康吸烟组升高,并且血清中IL8水平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5]。Thompson等[6]研究发现LTD4与CysLT1受体结合可以激活活化蛋白-1(active protein)、NFλB等核转录因子,进而诱导IL8等炎症介质的表达。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受体激活及其下游的分子事件,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因此,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中除了抑制白三烯的炎症效果,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气道重塑外,可能还与减少IL8水平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氧分压,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而其中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白介素8有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453-460.

      [2]Vachier I,Kumlin M,Dahlen SE,et al.High levels of urinary leukotriene E4 excretion in steroid treated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J].Respir Med,2003,97(11):1 225-1 229

      [3]Capra V,Ambrosio M,Riccioni G,et al.Cysteinyl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J].Curr Med Chem,2006,13(26):3 213-3 226

      [4]秦志强,王 辰.白三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医学分册,2004,24(6):388-392.

      [5]贺丽雅,杨爱明,刘 豹,等.IL8、IL1β、TNFα水平在COPD发病中意义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5):392-394.[

      6]Thompson C,Cloutier A,Bosse Y,et.al.CysLT1 receptor engagement induces activator protein1and NFkappaB-dependent IL8 expression[J].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06,35(6):697-704

    ↑上一篇: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成功抢救大咯血2例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症状长期缓解患者肺功能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