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4-19  浏览次数:1208次

      作者:张金楼,杨德平 作者单位:(1.通城县沙堆卫生院,湖北 通城 437500;2.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是肺部最常见的真菌病,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曲菌寄生性生长于肺部慢性空洞或空腔,且常与其它病变合并存在,早期及时诊断较为困难。我们收集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肺曲菌病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3~70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多有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史。其中2例有肺结核病史,1例支气管扩张,1例慢性脓肿,2例有肺癌病史。全部病例均经多次痰培养或纤支镜检病理证实,2例接受手术治疗。

      1.2 检查方法

      常规拍摄立卧位胸片,采用国产500mA X线机,高千伏摄影。CT使用西门子CR型机器,层厚8mm,层距8mm,平扫及增强。增强使用60%泛影葡胺80~100ml,经肘静脉团注,流率(2~3)ml/s。

      2 结 果

      2.1 病变部位

      上叶2例位于尖后段,下叶4例,背段2例,下叶基底段2例。

      2.2 病变形态

      实质性结节4例,直径18~32mm,形态不规整,边缘有毛刺、棘突,周围有晕影。空洞性结节5例,直径在25~50mm,其中薄壁空洞1例,厚壁空洞4例,壁不甚光滑。6例肺空洞(腔)内均可见赘生物,呈球形,大小10~45mm,赘生物密度较均匀,边缘不光滑。立卧位胸片或结合透视观察,赘生物多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位置,状如“滚珠”。1例不随体位改变,而呈附壁结节状。5例赘生物与空洞壁之间可见半月形透亮区,状如新月,称“空气半月征”,CT扫描此征显示更加清晰。有4例患者横断面CT在不同的层面呈现指环状改变,亦称为“指环征”。 2例肺结核患者病变周围可见卫星灶,1例肺脓肿呈片状炎性渗出病变,1例支气管扩张可见多发囊状阴影伴随。

      3 讨 论

      肺曲菌病又称肺带状菌病,为肺部最常见的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正常人体对此类菌群具有抵抗力而一般不会致病。慢性病病人因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才有可能致病。感染途径为曲菌孢子经呼吸道侵入肺内繁殖,常独立存在或/和其它病原体感染合并存在。肺曲菌病可分为限局型和侵袭型。限局型常继发于肺内慢性病变的空洞或空腔,在繁殖过程中,菌丝、纤维素、细胞碎屑及粘液互相混合而形成曲菌球;发生于支气管者则由于过敏反应,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曲菌菌丝又使粘液变稠而不易排出,滞留于支气管内,在支气管内形成粘液嵌塞。侵袭型为曲菌引起的肺部炎症、化脓及肉芽肿病变,病变范围可较广泛。

      肺曲菌病的早期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与CT表现为类似普通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为肺内的斑片状浸润影,常见于上肺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内后基底段。当病变局限化以后,可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或肿块,即曲菌球。曲菌球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腔或空洞;同时,肺曲菌病易继发于结核、支气管扩张、脓疡和肺肿瘤所形成的空洞内。曲菌球位于空洞或空腔内,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较光整。由于曲菌球不侵及空洞壁,体积又小于空洞内腔,因此在赘生的曲菌球与空洞内腔壁之间形成新月形空隙,即“空气半月征”、“指环征”,增强扫描时,赘生的曲菌球不被强化。赘生物游离于空洞内,随着体位改变其位置可移动形成所谓“滚珠征”。“空气半月征”与“滚珠征”是肺曲菌病影像学特征表现。

      肺部CT扫描,尤其是螺旋CT能直观地显示肺部病灶的部位、数目、范围、形态、密度,可清晰显示空洞(腔)壁及与赘生物的关系。X线平片检查采用立卧位拍片,结合透视改变体位观察对诊断更有帮助。而且胸部平片简便、价廉,在对肺曲菌病追踪复查及了解治疗反应和消长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上一篇: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大面积肺部感染
    ↓下一篇:小儿上感诱发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