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新型抗癎药奥卡西平在治疗难治性偏头痛中的尝试

    发表时间:2012-08-30  浏览次数:904次

      作者:夏明武,洪玉娥,刘祖欣  作者单位:230011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 对我科收治的5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报道5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临床应用奥卡西平后病情转归,予以患者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分3次口服。结果 应用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偏头痛可以使患者头痛得到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结论 难治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可能与离子通道病变相关。

      【关键词】 偏头痛;奥卡西平;离子通道病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往往剧烈头痛而使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受到影响,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很多,也有相应的治疗指南,如二氢麦角胺、氟桂利嗪、曲坦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雌激素等。但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应用偏头痛治疗指南中推荐的任何一种药物均无效。其头痛程度与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毫无改变,甚至加重,成为难治性偏头痛[1]。近来我科在应用奥卡西平药物时发现有5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明显好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完全缓解,为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该5例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2004年公布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因这5例患者各有其特点,故分别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2岁。因胸背部皮肤剧痛1周就诊。患者1周前出现左胸背部带状疱疹而呈严重的烧灼样疼痛。该患者有偏头痛病史9年,每月发作4~5次,每次持续12小时,其间曾应用各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如氟桂利嗪、阿司匹林、二氢麦角胺、加巴喷丁、对乙酰氨基酚及一些中药均无效。查体:左例胸背部条索状疱疹,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在予以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分3次口服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同时,意外发现患者偏头痛明显缓解,随后连续予以以上剂量治疗3个月并随访,结果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80%,发作持续时间也减少至4小时左右。

      例2,女,47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2个月入院。该患者于3个月前头部跌伤,头颅CT扫描示左额小片颅骨凹陷,患者原有右侧搏动性头痛病史5年,每月发作3次,每次持续近2天,在南京脑科医院诊断偏头痛,予以各种现有的治疗及预防偏头痛药物疗效均不佳,随后患者放弃治疗偏头痛,任其自然。查体: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诊断:①癫癎;②偏头痛,予以丙戊酸钠每天600 mg,分3次口服,治疗癫癎,因出现皮疹改予以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分3次口服。患者癫癎得以控制,且长年不愈的偏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中偏头痛仅发作1次,且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暂。

      例3,女,38岁。1个月前拔牙后出现严重的右侧面部抽搐样剧痛,查体:右侧面部“扳机点”叩痛阳性,提示右侧三叉神经痛。该患者亦有偏头痛治疗史3年,多方治疗收效甚微,且治疗前已有偏头痛2年以上,并因此而患有失眠症,就诊后予以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分3次口服后,患者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同时缓解,目前尚在随访之中。

      例4,女,43岁。因严重反复发作性左侧头痛6年就诊,伴有畏光及呕吐,平均每月发作4~5次,每次头痛发作持续约24小时。该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其母亲及妹妹均有相同病史,按照目前偏头痛治疗指南中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效。查体: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颅CT与EEG正常,予以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分3次口服后头痛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平均约2月发作1次,每次仅持续5小时,头痛强度亦明显减轻。

      例5,男,50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侧头痛逐渐加重3年就诊,该患者自幼即有偏头痛病史。伴畏光、畏声、恶心,且发作较频繁,每月达6~7次,每次持续在6小时以上,曾口服尼莫地平、养血清脑颗粒、布洛芬、二氢麦角胺、阿司匹林等10多种药物,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个别药物反使患者偏头痛加重。查体未见异常,头颅MRI与TCD、EEG检查正常。鉴于我科应用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经验,予以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分3次口服,患者头痛缓解,随访3个月仅有1次发作。

      2 讨论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与以下几种学说有关:① 传统血管学说;② 神经血管假说;③ 5-HT能神经元异常学说;④ 皮质扩散抑制学说;⑤ 联合假说[3]。但以上几种学说均不能解释偏头痛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上患者对用药效果反应不一。2006年,欧洲神经病协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EFNS)根据新的国际头痛分类标准制订了偏头痛药物治疗指南[4],提出了对急性偏头痛的处理和预防性发作的治疗建议,尽管药物较多,但没有任何一种镇痛药对治疗偏头痛有绝对的优越性[5]。临床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治疗指南推荐的各种药物均无效。近年来,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新的生理学研究发现,偏头痛与编码离子通道亚基的基因异常密切相关,为明确偏头痛可能为一种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病提供了基因学证据。研究证实偏头痛和癫癎这两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联系,而离子转运异常是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以上5例偏头痛患者在对各种现有的治疗偏头痛药物均无效的情况下,应用新型抗癫癎药奥卡西平后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尽管偏头痛是早已被人熟知的疾病,但是此前一直未发现其在离子通道水平存在病变[6]。近年来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尝试,2008年4月出版的《美国疼痛杂志》上报告了2例年龄分别为63岁和49岁的女性患者在应用所有的治疗头痛药物均无效后,应用奥卡西平每天900 mg头痛完全缓解。Pellock[7]亦发现在应用奥卡西平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的同时,患者偏头痛的症状也明显缓解。同时,Pellock在癫癎合并偏头痛的患儿中,应用奥卡西平控制癫癎的同时,偏头痛明显改善。

      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化物,可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从以上5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经验分析,偏头痛与离子通道异常密切相关,但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实奥卡西平对偏头痛的确实疗效。

      【参考文献】

      [1] Krusz JC. Oxcarbazepine is effective in chronic migraine prophylaxis. Cephalalgia, 2000, 20:425.

      [2]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Cephalalgia, 2004, 24 (Suppl 1): 9-160.

      [3] 万 琪,王维治. 头痛及其它颅面痛,神经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59-1090.

      [4] Evers S, Afra J, Frese A, et al. EFNS guideline on the drug treatment of migraine-report of an EFNS task force. Eur J Neurol, 2006, 13(6): 560-572.

      [5] Biber MP. 头痛. Manual of pain management.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

      [6] Davis NP, Hanna MG. Neurological channelopathies: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the new millennium. Ann Med,1999,31:406-420.

      [7] Pellock JM. Understanding co-morbidities affecting children with epilepsy. Neurology, 2004,62:17-23.

    ↑上一篇: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下一篇:血压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