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1-09-20  浏览次数:454次

      作者:纪洪娥  作者单位:大连市沙河口区医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最新定义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1]。”目前世界至今对哮喘尚无根治手段,但随着近年来对哮喘研究取得大进展,可使哮喘达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目前支气管哮喘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认为属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认为与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气管炎症、神经机制功能障碍和遗传基因有关。患者常反复发作性哮喘、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道受限,重度或危重哮喘发作如救治不当可引起哮喘死亡。

      1 一般资料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组织修订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我国参照GINA的有关文件,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哮喘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制定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对于规范哮喘治疗提供了可循的依据。

      1.1 诊断标准

      最主要是临床的症状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其次变应原的确定,胸部X片意义不大。但是除外其他疾病。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最大呼吸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1.2 分期

      除了根据临床表现、病情、临床特点分期外,还有特殊类型:咳嗽变异性哮喘。

      1.3 治疗

      随着GINA及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在国内的推广,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哮喘长期教育模式,GINA提出的哮喘分级,并根据病情控制变化增减(升级或降级)选用治疗药物。治疗前依据哮喘发作的频率、程度以及肺功能改变的变化情况等将病情分为4级。

      1.4 治疗期间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进入规范化治疗期间应根据目前临床表现以及目前每日治疗方案的级别进行综合判断。

      1.5 治疗哮喘的药物选择原则

      最新指南中指出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病情控制变化增减(升级或降级)的阶梯治疗原则选择治疗药物。

      2 讨论

      支气管哮喘预防治疗及正确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非常重要的,ICS合并吸入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

      ICS合并茶碱药物和ICS合并白三烯受体修饰剂至关重要。ICS是目前为止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可控制靶细胞的转录抑制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和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微血管的渗漏提高β受体的敏感性,进而预防气道的重塑,可供选择品种,有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氟替卡松。LABA是最强的支气管扩张药,还可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性介质,减少血浆渗透压和抑制感觉神经兴奋而且有辅助、协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LABA包括:沙美特罗和氟莫特罗。ICS加茶碱类低剂量ICS合并茶碱可减少轻至中度患者的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管高反应性,最近的荟萃分析表明ICS加茶碱的疗效不如ICS加LABA,ICS加茶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因此轻中度哮喘吸入低剂量ICS不能控制症状时,也可加用缓释茶碱提高哮喘的控制率。ICS加白三烯受体修饰剂扎司特和孟鲁司特分别通过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和拮抗其受体而发挥抗哮喘作用,低剂量ICS加孟鲁司特与单用低剂量ICS相比[4]。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减轻一日间哮喘症状和夜间憋醒次数在慢性哮喘疗效不及ICS加LABA。白三烯受体对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有更好的疗效。镁剂也有报对哮喘有治疗作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支气管哮喘的各级治疗达到完全控制后需要维持原剂量治疗3个月~6个月,然后降级治疗。若分级规范治疗后重新评定病情级别未下降,则应升级治疗,至少维持3个月,随病情改变每3个月~6个月修定治疗方案,保证个体化、具体化。以期达到哮喘的控制,同时也强调中重度持续患者应联合用药除吸入糖皮质激素外加用口服或静脉用药。

      【参考文献】

      [1]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brevention.National Institntes of Health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nte (NHLBI/WHO) Workshop report[M].NIH Publilation,2002:59.

      [2]WHO/NHLBI Workshop Kepor Globalinitiative for asrhma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 children [J] . Maryl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e. 2002:6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32138.

      [4]DempseyOJ , Fowler SJ ,Wilson A, et al.Effects of adding either a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 or lowdose theophylline to a low or medium doseofinhaled corticosteroid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sthma [J] .Chest ,2002,122(1) : 151159.

    ↑上一篇: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一篇: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健康教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