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伏立康唑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01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梁芳,赵会颖,赵旭兰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干三科

      【关键词】 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伏立康唑;疗效;安全性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占所有深部真菌感染之首位[1],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由于存在多种高危因素,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需要一种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的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作为新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其具有抗真菌谱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药代动力学特性良好等特点。我院近年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部真菌感染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72~88岁。摄胸片示炎性改变9例,胸部示双肺呈现大片致密阴影可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19例。诊断依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1]。原发基础疾病为:肺部感染28例,肺癌9例,胃癌6例,肾脏移植术后1例,白血病2例。其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9例。其中留置深静脉导管及导尿管38例,使用广谱抗生素2 d以上33例,机械通气16例,完全肠外营养支持6例。

      1.2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注射用伏立康唑针剂(威凡,辉瑞公司生产,200 mg/支,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501),200 mg 静脉点滴,2次/d,静脉滴注7 d后可改为口服伏立康唑片(威凡,辉瑞公司生产,200 mg/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1120),200 mg,2次/d,口服。最短疗程14 d。剂量与疗程均视病情而定,重症感染可酌情增加剂量与延长疗程。

      1.3 观察方法

      观察及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送痰、血尿等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X线胸片检查。疗程长者增加复查次数。

      1.4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2],(1)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4项全部恢复正常;(2)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3)进步:病情有好转,但不够明显;(4)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5 药物安全性评价

      根据药物说明书描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治疗开始后24 h内死亡者不纳入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本组治疗后胸痛、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及紫绀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

      治疗后痊愈13例(28.26%),显效14例(30.43%),进步12例(26.09%),无效7例(15.22%),有效率58.70%。5例确诊患者中有效4例(80.00%);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均于1周内改善。

      2.3 药物安全性评价

      用药第7天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经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用药第1~3天出现烦燥、肌肉震颤,继续应用5 d后症状消失2例;用药1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停药后症状消失1例,后改为口服伏立康唑,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肺部真菌感染日益成为老年重症感染(包括重症肺炎)、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受者、血液恶性肿瘤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根据临床选择抗真菌药物复杂而困难,必须考虑所用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和治疗费用等。目前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其中氟康唑的抗菌谱较窄,真菌耐药率较高,对曲霉菌及某些念珠菌属无抗菌活性;伊曲康唑抗菌较氟康唑广,但近年来亦有耐药菌株出现,而两性霉素B虽疗效高,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多数患者不能耐受,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伏立康唑是新型的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14-α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醇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真菌活性,主要用于念珠菌(包括光滑和克柔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镰刀霉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致病真菌感染,对接合菌无活性[2-4]。伏立康唑有静脉和口服2种剂型,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达96%[5],可有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包括侵袭性曲霉菌病及对氟康唑耐药的严重侵袭性念珠菌病。

      Hebrecht等[6]报道与两性霉素B相比,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感染更具优势,其53%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两性霉素B的32%。对于慢性曲霉感染,其疗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考虑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经济因素,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相比,口服伏立康唑是首选治疗[7]。

      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肝功能异常和皮疹、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罕有导致停药者,故临床使用比较安全,耐受性好。本组46例老年患者均能耐受伏立康唑,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出现烦躁、肌肉震颤无需处理2例,用药1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1例,停药后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伏立康唑,无不良反应发生。

      本组病例包含21例应用氟康唑后疗效不佳患者,改用伏立康唑后总体有效率仍然达到56.52%显示出其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的优势。

      所入选的患者年龄较大,病情重,最长用药时间56 d。出现轻微不良反应4例,用药1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1例,停药后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伏立康唑,提示伏立康唑在高龄、重症患者中长时间应用比较安全。综上所述,伏立康唑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老年患者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97-701.

      2 Creer ND.Voriconazole:the newest triazole antifungal agent.Proc(Bayl Univ Med Cent),2003,16:241-248.

      3 冉冬梅,李全焕.1400例真菌菌群分离及耐药性分析.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667-668.

      4 文贤毅.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观察.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829-830.

      5 Purkins L,Wood N,Kleinermans D,et al.Effect of food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multiple dose oral voriconazol.Br J Clin Pharmacol,2003,56:17-23.

      6 Hebrecht R,Denning DW,Patterson TF,et al.Voriconazole Versus amphotericin B for primary therapy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N Engl J Med,2002,347:408-415.

      7 Sambatakou H,Dupont B,Lode H,et al.Voriconazole treatment for subacute invasive and 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Am J Med,2006,119:527.e17-24.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中TNF-α及其受体水平与气流受限的关系
    ↓下一篇:哮喘完全控制后吸入激素不同方案的疗效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