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2-01-10  浏览次数:542次

      作者:赵艳梅  作者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感染控制科,辽宁 大连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教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教育组在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儿童,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身心疾病,一些研究[1~2]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儿童哮喘促发起直接或间接作用。为此,我们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采取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干预,获得显著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5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的5~18岁哮喘患儿,共78例。诊断均符合标准[3],且符合以下条件:年龄5~18岁,无智力及认知障碍,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能自己回答问题。其中男55例,女23例,男:女为2.4:1,平均年龄8.9岁。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教育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两组患儿发病后均常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教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方法

      1.2.2.1 建立患儿哮喘档案,详细记录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发病时间、诱因及好发季节、症状体征。

      1.2.2.2 (1)发作时:①建立安全感,保持环境整洁和安静。②关心体贴,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尽量取得患儿信任。③稳定患儿情绪,谈论患儿喜欢的话题,解除思想顾虑,避免患儿情绪激动。④每天中午、晚上睡前各用30 min。让患儿卧床,播放优美、轻松的音乐或故事,指导患儿全身放松。⑤观看哮喘发作录像,解释治疗要点,讲解如何配合治疗等,以减少消除对疾病的焦虑、恐惧心理。特别要培养儿童做训练的兴趣,表现良好者给予奖励,以促进患儿积极参与。(2)缓解时:①了解哮喘发作的诱因、思想活动、家庭环境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育。②及时向患儿和家长宣传哮喘是可以控制发作的,发作时胸闷是暂时的,但不良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只要积极预防,是可以避免哮喘发作的。③定期举办咨询会, 提供健康宣教材料,让患儿及家长了解哮喘的基本知识。(3)出院后:①给患儿一个写有医生和科室电话的联系卡,可以随时咨询。②建立哮喘病历,为保证干预措施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医务人员定期随访(1~2个月随访1次),及时评价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及纠正错误的吸入方法,家长可参照住院时对患儿的干预措施进行训练。③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社会心理环境。提供给患儿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培养患儿自尊心和自信心,全面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④定期举办“哮喘之家”活动,指导和训练家长对患儿采取有益的治疗行为。⑤教会年长儿写哮喘日记,医护人员给以适时反馈。⑥教会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吸入气雾剂的方法,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提高患儿的哮喘控制技术。⑦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受凉,过劳等诱发因素,避免吸入尘埃、油烟,禁止吃刺激性食物及易致过敏的食物等,减少精神刺激,消除精神负担,鼓励患儿适当活动,以增强体质等。

      1.2.3 疗效判断标准和观察指标 (1)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偶有小发作、不用药物即可缓解;(2)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少,仍用支气管扩张剂,仅需既往剂量的1/3;(3)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仍用支气管扩张剂,但剂量不少于原来的1/2;(4)无效: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干预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复发情况比较等。

      2 结果

      2.1 教育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教育组在干预前有35例对照组有21例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干预后教育组有18例(51.4%)对照组有7例(33.3%)不再需要继续应用,两组相比教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3 访1年,教育组复发12例(25.0%),对照组复发24例(8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目前认为心理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可有3条途径[4]:(1)通过边缘系统影响下丘脑功能,直接刺激副交感神经引起兴奋,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而导致哮喘发作;(2)强烈的情绪变化也可作用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于丘脑,通过迷走神经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3)情绪也可改变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引起应激激素的分泌变化,促使生物活性物质释放,抑制免疫功能,引起哮喘发作。

      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减少炎性介质和(或)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支气管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哮喘病人的症状,有助于哮喘的预防和治疗[5~6]。良好的社会家庭心理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哮喘患儿病程长,反复住院,性格变得孤僻、多疑。为此,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采取正确的干预方式,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教会患儿预防和自我处理哮喘发作,培养患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逆转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减轻或预防哮喘发作。放松训练可以消除大脑皮层不良兴奋灶,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功能;减少机体耗氧量,改善缺氧状态,帮助患儿消除紧张,达到宁心、安神、平喘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健康教育经济、简单,能有效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对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有较大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伟安,向平超,鞠立新,等.心理社会因素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6):715-716.

      [2] 王 鑫,张亚京,梁昆仑,等.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学特点及整合性心理治疗对其疗效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1627-1629.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 (2):100-106.

      [4] 宁 静,徐勇胜,牛建平.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7):611-613.

      [5] 杨华彬,汤艳清,何晓玲.渐进式放松疗法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32-634.

      [6] 杨华彬,汤艳清,易著文,等.整合性心理治疗对学龄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1-23.

    ↑上一篇: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评价
    ↓下一篇: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感染性肺不张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