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86例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01  浏览次数:520次

      作者:吕卓江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目的:评价祛痰剂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 8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未发现沐舒坦有明显副作用。结论:沐舒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沐舒坦,雾化吸入,下呼吸道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xpectorant Mucosolvan aerosol inhalation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Method: 86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observ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during the treatment.Result: Two groups efficiency comparison differentiae exits palpability (P<0.01), obvious side effect was not found in Mucosolvan.Conclusion: Mucosolvan will be effective to trea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t's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Mucosolvan; Aerosol inhalatio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痰粘稠不易咳出,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导致气道阻塞,加重病情,发生呼吸衰竭或窒息,危及生命。故祛痰措施是治疗过程中必要的环节之一。沐舒坦作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动力型呼吸道快速祛痰药物,为了解其化痰效果,本文对沐舒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常规治疗作了对比研究。现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86例均为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病人,男51例、 女35例,年龄23~85岁,平均51.7岁。患者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其中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72例,有气促28例,有畏寒发热25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血常规 等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基础疾病为单纯性肺炎30例,COPD急性发作期31例,急性支气管炎25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9岁;其中单纯性肺炎14例,COPD急性发作期16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5岁,其中单纯性肺炎16例,COPD急性发作期15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种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抗生素、止咳、化痰、解痉等治疗,并视病情予以吸氧、吸痰等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5ml,α-糜旦白酶4000u;治疗组应用生理盐水5ml+沐舒坦注射液30mg,均采用氧气驱动雾化装置,氧流量为8L/ min,每次吸入15 min,每日2次,疗程5d。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体温、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痰的性质、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情况、气促情况以及用药后各种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治疗1个疗程后,咳嗽、咳痰、气促消失、肺部啰音消失。 显效:咳嗽、咳痰、气促明显好转,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痰液由粘稠变为稀薄,痰量明显减少。好转:咳嗽、咳痰、气促好转,肺部啰音减少,痰液由粘稠变为稀薄,痰量仍较多。无效:咳嗽、咳痰、气促无好转,肺部啰音无减少或增多,痰液粘稠,量多。

      1.5 安全性评价:受试期间患者主诉的任何不适反应及客观检查指标有异常改变,均应如实记录,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措施、转归等。辅助检查异常者需追踪至恢复正常为止。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6 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总有效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略)

      从表1两组治疗5d后临床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用药过程均未发现沐舒坦过敏者,仅个别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痛2例,恶心1例,发生率为6.98%。

      3 讨论

      据现有的药理学研究报道,沐舒坦能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粘液性及浆液性液体的分泌,使液体分泌增加,纤毛粘液毯的溶胶层增高,纤毛运动增加,有利于痰的排出,另外沐舒坦尚可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及粘液的粘着力,改善气道粘腹纤毛区及无纤毛区痰液的输送。沐舒坦与某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等)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抗生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沐舒坦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白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防止肺损伤[1~3]。本治疗组8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沐舒坦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咳痰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祛痰疗效,即祛痰难易程度、痰性状、痰粘度改善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所有接受沐舒坦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中,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经分析可能与试验药物有关。据有关文献报道,给予常规剂量的沐舒坦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特别是给予大剂量的沐舒坦(1000mg/d)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亦较轻微,多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表明沐舒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4]。因此认为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迅速改善呼吸道症状,缩短病程,且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科明,李深,邓小明.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59-60.

      [2] Michnar M,Milanowski J.Clinical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oral treatment with ambroxo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J].Pne

      [3] Gillissen A,Nowak D.Characterization of N-acetylcysteine and ambroxol in anti-oxedant the rady[J].Respir Med,1998,92(4):609-623.

      [4] Puscinska E,Radwan L,Zielinski J.Metabolism of ambroxol[J].Pneumonol Alergol Pol,1994,62(5-6):245-249.

    ↑上一篇:产后期肺栓塞3例并文献复习
    ↓下一篇:肺隔离症9例临床诊治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