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关于几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507次

      传统的疾病诊断,是以疾病或病原体的表型改变为依据的表型诊断。由于疾病的表型改变往往出现较晚,当表型改变出现时,基因型的改变早已出现。因此,只针对表现型的诊断,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大量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除外伤外,人类疾病几乎都与基因相关。和基因相关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三类:单基因病(由一个基因位点突变引起),多基因病(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获得性基因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我们经常提到的常见疾病即为其中的多基因病,它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表型复杂性及种族差异性等特征。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的某些位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使DNA 的一级结构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形成多态。基因的多态性可以看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个体区别的遗传标志,有很多表现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有短片段重复序列、插入和缺失多态性等。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 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基因点突变,其发生率在1%以上。易感基因的特点是基因变异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只造成集体患病的潜在危险性增加,一旦外界有因素介入,即可导致疾病发生。多基因病属高发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常见的多基因病及其诱发基因:

      其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患有这种疾病。表现为患者认知能力的障碍和大脑异常。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经典的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及最近的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可能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主要包括:COMT,NRGI,DTNBP1,DISCI,G72,DAAO,RGS4 等;对患者死后脑组织的分子水平研究也发现一些易感基因:DLX1,REELIN,SEMAPHORIN3A 等。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脑容量比较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容量较小。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与大脑容量相关的易感基因GULP1 与精神分裂症也相关,人的GULP1 基因位于2 号染色体上。研究表明,GULP1 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肽位点(SNP)rs2004888 和rs4522565 都显著的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其二,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的复杂疾病,许多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型表达的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死(AMI)也被证明是与环境相关的多基因病,其家族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近年来对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确定了一系列的AMI易感基因及相关单核苷酸多肽(SNP)位点。

      除上述致冠心病的易感基因外,还包括与男性AMI 相关的CX37 基因的C1019T 及AT1R 基因A1166C。原发性高血压(EHT)也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疾病, 研究表明,AGT235M,ACEALUD 和ApoBXall 被证明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其三,唇腭裂。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为0.1豫耀0.2豫。在不同人群中有15%耀20%的家族史,因此遗传因素被认为在唇腭裂的病因学中占重要地位。不同的人特定区域如1q,2p,4p,6p,14q,17q,19q 均发现与唇腭裂的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在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率较高。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指不伴发其它系统畸形的不属于任何综合征的唇裂、唇裂合并腭裂的总称,这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先天畸形。已确定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包括:定位于1p36.3,编码5,10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定位于2p13,编码多肽类生长因子的基因TG原F琢;定位于1q32原1q41,编码蛋白质与DNA 结合域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RF6;定位于4p16 的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定位于11q23 的脊髓灰质炎受体相关基因PVRL1 等。

      其四,瘢痕疙瘩家系。瘢痕疙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创伤后病理性瘢痕愈合现象,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其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且瘢痕疙瘩的发病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对日本家系和非洲裔美国人家系的易感基因定位研究,确定其易感基因位点分别与染色体2q23 和7p11存在连锁关系。

      其五,新生儿聋病。耳聋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新生儿严重听力受损的发生率约为0.1豫,其中约60豫的耳聋患者是遗传性的。听力损失相关基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中,极重度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 单纯由GJB2 基因突变导致的听力损失高达30% 耀50%。线粒体12SrRNA1555G,1494T 以及SLC26A4 基因的突变患者在出生之时未必表现出听力损失,而是在接触药物和头部震荡外伤后出现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家系分析,给予家系中高位人群预警,也能避免聋病患者的出现。也可以通过婚前遗传学咨询的产前咨询、检测,避免耳聋基因的继续下传。

      其六,域型糖尿病。20 世纪90 年代,采用定位克隆策略发现了一些符合孟德尔遗传模式的糖尿病。但II 型糖尿病与之有所不同,属于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个体易感性这三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其中单个基因的突变只对疾病的发生起最小的作用。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数以万计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了许多对糖尿病的发生起作用的基因,如肝细胞核因子1茁(TCF2)、WFS1(Wolfram)、锌转运子(SLC30A8)、干细胞表达同源盒(HHEX)、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CDKN2A/2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 结合蛋白2(IGF2BP2)。其中,TCF7L2 是目前发现的在欧洲人群中作用最强的基因。一种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基因(G6PC2),存在与中国人群空腹血糖相关的新的变异位点。这一缺陷变异基因可使个体患域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9%。IB(HNF1B)基因的一个变异位点,可使个体患域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6%。

    ↑上一篇:社区获得性肺炎65例病原学分析
    ↓下一篇: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