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23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及细菌耐药性检测

    发表时间:2012-04-06  浏览次数:574次

      作者:蒋在强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重庆 400015)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试验

      近年来由于呼吸道感染菌群变异及耐药性增强,在病原菌组成和药物耐药性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1〕。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本文对235例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液中分离的病原菌和对常规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男189例,女46例,年龄56~95〔平均(76.2±18.8)〕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 患者在取样前盐水漱口,用力咳出肺深部痰液,用吸痰法吸出的痰或纤维支气管镜抽吸(气管插管患者)取患者咳嗽的痰为样本,防止痰标本在口、鼻腔内的污染,置于高压消毒的灭菌瓶内,样本一般在取出30 min内送检〔2〕。

      1.2 细菌分离鉴定

      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到种;将所取样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等。将平板置于35℃培养箱内培养24 h。使用普通革兰阴性(G-)板和普通革兰氏阳性(G+)板进行上机鉴定。细菌鉴定使用VETIKAMS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制造)。所选用的药物均为本院最常用的临床推荐药物,其中抗G+菌主要药物有10种,分别为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及头孢噻吩等;抗G-菌主要药物12种,分别是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他唑巴坦等。真菌采用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CTT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结 果

      2.1 病原菌分布 见表1。

      2.2 G-菌药敏实验情况

      见表2。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临床上常见的G-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大部分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45%~65%之间,其中,亚胺培南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丁胺卡那、舒巴坦敏感率也比较高。表1 病原菌分布 表2 G-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

      2.3 G+菌药敏实验情况

      见表3。临床上最常用的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性比较高,所选用的临床药物中,万古霉素为最有效的药物,其次利福平有较高的敏感性。表3 G+菌耐药性的比较

      2.4 真菌药敏实验情况

      真菌则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均有耐药性。见表4。表4 真菌耐药性的比较

      3 讨 论

      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下呼吸道感染的菌谱构成及抗生素的敏感性近年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组235例患者共检出220株病原菌,大多数属于人体的机会致病菌,当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引起机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3〕。其中G-菌126株(57.3%),G+菌57株(25.9%),真菌37株(16.8%)。G-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则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均有耐药性。临床上由于新器械新方法的使用,增大了痰培养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痰培养的操作过程中,临床医师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保证口腔及鼻腔内细菌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4〕。

      由于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部分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从结果看出,青霉素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临床上对G+菌的耐药性达90%以上。本院的临床经验看来,万古霉素为最有效的药物,其次为利福平、磷霉素、诺氟沙星。亚胺培南对G-菌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也比较高。阿莫西林的敏感度很低,仅为10%以内。同时其他的临床常用药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大部分在44%~55%之间。

      可见,时刻关注病菌谱及耐药性的现状,减少习惯性用药及经验性用药〔5〕,可降低临床耐药性的发生。个别患者根据病情情况进行二次痰培养,可降低对结果的误判,根据药敏结果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可有效预防二重感染。

      【参考文献】

      1 周 转,李军民.2001~2002年我院病原菌流行情况及耐药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8):48890.

      2 段建平,毛福青.4052例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11(6):1574.

      3 刘又宁.临床医生应如何看待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与药敏测定〔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45.

      4 毛细文,任 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14.

      5 赵建平.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6):3734.

    ↑上一篇: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变化
    ↓下一篇:直接数字化X线技术诊断肺结核的真实性评价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