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569次

      作者:杨玺  作者单位: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肺心病,缓解期

      病因与支持治疗

      肺心病患者应针对不同病因作相应的治疗。同时,慢性肺心病患者常有免疫功能降低及呼吸肌疲劳,故应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防止病人劳累、参加增加心肺功能负荷的活动、对寒冷及有害气体的吸入,防治尘肺,劝病人戒烟,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注意保暖,冬季外出要戴帽子、围巾、口罩,穿厚鞋袜。保证室内温度,夜间不要受凉等等。防止油烟刺激病人的呼吸道,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室内通风。帮助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乒乓球等,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

      机体免疫力下降是慢性肺部疾病反复感染发展为肺心病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选用以下措施。

      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擦脸、冷水擦身等,因冷水擦身可改善肺脏通气。

      方法:自春季开始,每天双手搓红后,搓头面部及四肢,10分钟/次,每日数次,把全身暴露的部位搓红,坚持全年;从夏季开始,每日用手捧凉水冲鼻腔;从秋天开始加用凉水洗脸,直至冬天。

      疫苗注射:①气管炎菌苗:为三联菌苗,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皮下注射,1次/周,从 0.1 ml开始,每次递增0.1~0.2 ml,直到0.5~1 ml,疗程 1~2年。②死卡介苗:每1 ml含死卡介苗 75 mg,用法是在患者前臂点上1滴菌苗,作划痕接种,1次/周,3个月为1个疗程。③核酸:本品为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皮下注射或肌注,1次/2周。2~4 ml/次,在发病季节前用2~3个月,可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④脂多糖:该药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开始用0.2 ml,每次递增0.2 ml,直至1 ml。2次/周,3~6个月为1个疗程。⑤转移因子:2 ml,1~2次/周,皮下注射,连续3~6个月。⑥胸腺素:2~10 mg,肌注,1次/日或隔日1次,2~3个月。⑦人丙种球蛋白:5 ml,肌注,1~2次/月,秋冬季注射。⑧多抗甲素:5~10 mg,肌注,1次/日或隔日1次,3~6个月为1个疗程。⑨核酪:2 ml,肌注,2次/周,连用3~6个月;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 ml/支,3次/日,3~6个月为1疗程。也可应用免疫核糖核酸、胎盘脂多糖肌肉注射、左旋咪唑口服等。

      中医中药:中医认为本病属标实本虚。治疗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之法,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肺循环。可用党参、黄芪、沙参、麦冬、丹参、人参、红花等。

      营养疗法:60%~80%肺心病病人有营养不良,营养疗法有利于增强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热量供应≥12.54 kJ/(kg•日),其中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一般≤60%),因为糖的呼吸商高,过多二氧化碳生成会增加呼吸负荷;蛋白质的供应为1.0~1.5 g/(kg•日)。除摄取蛋白质之外,还要注意摄取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预防感冒,及时控制肺部感染

      可用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预防肺内感染,也可试服黄芪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继发于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部分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因此应及时选用对这些细菌较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必须注意可能继发的真菌感染。

      肺动脉高压的降压治疗

      目前认为长程氧气疗法和某些血管扩张剂可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前者是指低浓度鼻导管吸氧15~18小时/日,可明显降低静息或运动肺动脉压力。全身性血管扩张剂大多对肺血管也有扩张作用,如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药物肼苯哒嗪、钙拮抗剂硝苯地平、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以及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前列环素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肺动脉压力。但应注意这些药物对心输出量及动脉血压的影响。近来有报道,心钠素(ANP)、脑钠肽(BNP)及一氧化氮吸入也有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改善呼吸功能

      戒烟:吸烟不仅影响纤毛活动,还可反射性引起支气管收缩,增加气道阻力,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局部抗菌作用,影响α-抗胰蛋白酶活力,使通气功能降低。故应戒烟。

      呼吸肌锻炼:增强膈肌活动,提高呼吸功能,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提倡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发挥腹肌作用,增加膈肌活动度,减少呼吸作功,改善气体分布,使高度紧张的呼吸肌放松,进行平静不用力的腹式呼吸。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肢体活动和躯干活动,也可以练习缩唇呼吸。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肺泡弹性降低,呼吸驱动力下降,呼气时气道压力很快降低,等压点向周围移位,气道提早关闭。缩唇呼吸可防止气道过早关闭,增加潮气量,提高肺泡氧分压。另外,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或参加气功、太极拳、呼吸体操等体育活动,提高膈肌储备力,延缓由呼吸肌疲劳所致的呼吸衰竭,是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气道内炎症使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加重了气道阻塞,因此保持气道通畅是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湿润,加强患者的气道湿化。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用变换体位、拍背或压迫双侧季肋部等物理方法协助患者排痰;意识不清者可经气管导管定期吸痰。给予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及祛痰剂(溴环已胺醇)可有助于患者排痰。也可用必嗽平,16 mg/次,3次/日。适当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常用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茶碱类药物及抗胆碱药物等,前者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等,长效制剂有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及福莫特罗等,使用其溶液或气雾剂雾化吸入较口服用药效果为佳。茶碱类药物的最佳效应血浆浓度(10~20 mg/L)与其中毒量十分接近(>20 mg/L),故主张通过测定血浆茶碱水平来调整茶碱的剂量。近年来推出的长效制剂如多索茶碱、茶碱缓释片,用药次数少,不良反应小,可维持恒定的血浆水平,为维持治疗的理想药物。常用抗胆碱药物有溴化异丙托品及溴化氧托品气雾剂,其与β2受体兴奋剂并用效果更佳,如可比特气雾剂含溴化异丙托品及沙丁胺醇。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有利于消除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病情严重者,可给予氢化可的松(200~300 mg/日)或甲泼尼龙(40~80 mg/日)静滴3~5天,同时给予二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气雾剂或溶液吸入,停止静脉给药后继续吸入用药,其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上一篇: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00例体会
    ↓下一篇:急性肺栓塞从预防开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