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1∶1病例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2-08-23  浏览次数:697次

      作者:陈伟国,毛锐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 呼吸内科, 浙江 金华 ;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广东 广州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人(男 168例,女 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2岁)1∶1配对,从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 采用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和儿童时期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0(1.50~4.52)、1.94(1.12~3.37)、1.87(1.13~3.10) 、6.53(1.71~24.89) 和2.47(1.08~5.65)。结论 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COPD;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亚洲COPD区域工作组估计我国30岁以上的人群COPD患病率为6.2%[1],钟南山[2]等报道我国七省市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为8.2%,COPD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本研究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例,并按性别和年龄(±2岁)1∶1配对,从患者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探讨该地区COPD的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的COPD人群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例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0.70且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按性别和年龄1∶1配对,从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

      1.2 调查方法 参照我国流行病调查表[3]制定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测试(采用意大利COSMED Quark PFT4型肺功能仪),调查表格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呼吸道相关症状、可能的危险因素。调查员统一培训后按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调查,肺通气功能检测由专职的呼吸专科医师和技术员进行。

      1.3 COPD诊断标准 支气管扩张试验后FEV1/FVC<0.70,且⊿FEV1≤12%扩张前FEV1,或⊿FEV1≤200 m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前向逐步法,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共有效调查418人(COPD和非COPD各为209例),其中男性336人,女性82人;平均年龄(60.89±7.47)岁。

      2.2 COPD危险因素 COPD组中,吸烟者、有呼吸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1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或COPD)、儿童时期咳嗽者(以患者自我回忆14岁以前至少因咳嗽住院1次及以上为儿童时期咳嗽,3次及以上为经常咳嗽,1~2次为有时候咳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8.545、9.673、16.619;P分别为0.003、0.002、<0.001,表1)。而文化程度低者、有职业粉尘烟雾暴露和被动吸烟CO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对上述可能的COPD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和儿童时期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0(1.50~4.52)、1.94(1.12~3.37)、1.87(1.13~3.10)、 6.53(1.71~24.89) 和2.47(1.08~5.65),见表2。

      表1 COP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略)

      Tab.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OPDn

      表2 COP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Tab.2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s for COPD

      3 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第4位、农村第3位的死因[2]。我国七省市的COPD流行病调查发现各地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上海城市COPD患病率为3.9%,而重庆城市为13.7%,其原因可能是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的地区差异所致[2]。因此探讨本地区的COPD危险因素对该地区COPD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众多研究的结果一样,本研究显示吸烟是本地区最主要的COPD危险因素。74.2%的COPD患者吸烟,而只有60.8%的非COPD者吸烟。吸烟是COPD已经明确的病因,并且吸烟支数越多,患COPD的危险性越大。即使在无呼吸症状或非COPD人群中,现吸烟者的肺功能FEV1值低,不吸烟者FEV1值高 [4]。纵向研究也显示FEV1的下降与累积吸烟量相关[5]。戒烟被认为是目前防治COPD恶化进展的唯一经济有效的措施,戒烟能使吸烟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减慢。

      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显示,大约15%~20%的吸烟者发展为COPD,约1/4~1/5的COPD患者从不吸烟[2,6]。本研究显示有呼吸疾病家族史者患COPD的危险性为无呼吸疾病家族史者的1.87倍,这可能与基因遗传和共同的行为习惯或生活环境污染有关[7]。本研究还显示,COPD与儿童时期经常咳嗽有关,这可能与儿童时期经常咳嗽者的气道反应性比较高,因而呼吸道比较容易受到有害烟雾粉尘等危险因素的损害,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8]。此外被动吸烟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本调查也未显示出被动吸烟者与COPD患病率有统计学联系,可能与被动吸烟的量衡量困难有关。

      一些研究[9]显示,社会经济地位低是COP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也显示文化程度低者,患COPD的危险性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常常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反映,文化程度低者,生活条件差,使用污染燃料的机会多,对卫生保健的知识少,因而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多,患COPD的危险性大。

      职业接触粉尘烟雾被认为是COPD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本研究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健康工人效益”有关,即职业接触粉尘烟雾者的基础身体素质常常较好的原因。

      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和有儿童时期咳嗽(包括经常咳嗽和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为COPD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Regional COPD Working Group. COPD Prevalence in 12 Asia-Pa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s: Projections based on the COPD prevalence estimation model [J]. Respirology,2003,8:192-198.

      [2] ZHONG N, WANG C, RAN P,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176:753-760.

      [3] 周玉民, 刘升明,吕嘉春,等.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方法的研究设计[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814-818

      [4] HIGENBOTTAM T, CLARK T J, SHIPLEY M J, et al. Lung function and symptoms of cigarette smokers related to tar yield and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J]. Lancet,1980,1: 409-411.

      [5] ANTHONISEN N R, CONNETT J E, MURRAY R P. Smoking and lung function of Lung Health Study participants after 11 years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6:675-679.

      [6] FUKUCHI Y, NISHIMURA M, ICHINOSE M, et al. COPD in Japan: the nippon COPD epidemiology study[J]. Respirology, 2004,9:458-465

      [7] NIHLEN U, NYBERG P, MONTNEMERY P, et al. Influence of family history and smoking habits on the incidence of self-reported physician’s diagnosis of COPD[J]. Respir Med, 2004,98:263-270.

      [8] SHAHEEN S O, STERNE J A C, TUCKER J S, et al. Birth weight, childhoo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adult lung function [J]. Thorax, 1998,53: 549-553.

      [9] PRESCOTT E, VESTBO J.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Thorax, 1999, 54:737-741.

    ↑上一篇:肠内营养乳配合湿性疗法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硫酸镁加多巴胺治疗支气管哮喘126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