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32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727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患病人数众多,社会经济负担较重,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数将接近全球死亡总数的8.5%,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NHLBI及WHO发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对COPD患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目标明确为: “减轻患者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的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近期提出的 COPD病情分类法使得COPD稳定期患者的诊疗方法逐渐步入了个性化时代。我科在2010年以来,对COPD患者除给按照GOLD 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外,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指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012年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02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在经过治疗后符合稳定期的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2例,男18例,女14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教育管理、氧疗、口服及吸入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0.4 g/次,2次/d,口服,商品名:芙露饮,苏州长征—新凯制药公司出品),疗程12周。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入组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FVC、 FEV1/FVC,同时向患者发放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由患者自主填写后回收问卷,并由患者带回问卷,每6周电话随访督促患者完成问卷1次,共随访36周。治疗开始及第12周时抽空腹静脉血送检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所),记录 CD3 +、CD4 +、CD8 +、CD4 +/CD8 +数值。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SGRQ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得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两组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对比: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两组FEV1/FVC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7, P=0.0012),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21)。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比:见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CD3+数值无变化,CD4 +升高,CD8 +下降,CD4 +/CD8 +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CD4 +及CD4 +/CD8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 P<0.01;t=4.25,P=0.012)。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易出现反复发作,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在其病情出现急性加重时通过积极的治疗取得病情的缓解,更要注意提高患者在稳定期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一般是指个体对其生活领域的表现情况的满意度及幸福感[2]。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作为测评量表,该表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个方面评价疾病对患者躯体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方面的影响,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研究表明,我国的COPD患者使用SGRQ表评价是可行有效的且对病情变化较敏感。SGRQ与肺功能检查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不仅可以很好地评测COPD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而且还能较好地评测患者治疗情况。一般认为,SGRQ分值波动4%以上具有临床意义[3]。本研究表明,在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干预后SGRQ分值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在20%左右),说明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改善作用。 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其中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参与了COPD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失调, CD8 +T细胞的高表达在COPD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Zhu等通过研究COPD患者表明,COPD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弱,而CD8 +T细胞活化增强,较健康对照组可分泌更多IFN-α和IL-4,而COPD的严重程度与CD4 +T细胞分泌IL-2细胞因子及CD8+T细胞分泌IFN-α的能力密切相关[4]。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有赖于各T细胞亚群维持一定的比例,尤其CD4 +/CD8 +比值相对稳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出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5]。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纯度二肽,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口服给药后能明确其生物利用度的免疫调节剂。研究表明,匹多莫德具有激活NK细胞、增加PMN的趋化性和吞噬活性、诱导 IL-2合成等作用[6]。同时,匹多莫德具有促进有丝分裂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使免疫功能低下时降低的CD4 +与抑制性的CD8 +比值恢复正常。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口服匹多莫德后还观察到可以增加抗体的形成,尤其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呼吸分泌型 IgA合成明显增加[7]。笔者观察后认为,COPD稳定期患者口服匹多莫德溶液,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指标,并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从而增加患者抵抗力,达到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等目的。匹多莫德作为新型免疫调节剂,不良反应轻微,服药方便,临床无明显禁忌证。其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作用在第6周时即已体现出来,服药12周后停药,在第3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仍可体现出改善生活治疗方面的优势。匹多莫德是稳定期COPD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较好的选择。

    4 参考文献

    [1] Deborah H,Colman A,James P,et a1.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 Earth Environ Sci,2009,6(1):142.

    [2] 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

    [3] 陆慰萱,张一杰,胡 波,等.应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价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4):195.

    [4] Zhu X,Gadgil AS,Givelber R,et a1.Peripheral T cell functions correlate with the sever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Immunol,2009,182(5):3270.

    [5] 孙 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538.

    [6] 张 杰,刘向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免疫增强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19.

    [7] 田新平,曾小峰.新型免疫合成调节剂—匹多莫德[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

    [收稿日期:2013-10-23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舒利迭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
    ↓下一篇:应用盐酸川芎嗪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2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