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行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相关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59次

    气管切开是治疗喉癌和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渠道,能够使呼吸顺畅,所以术后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成为一些专家和医务人员探讨的课题[1]。现将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8例的护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2012年4月的68例气管切开患者,平均年龄25~50 岁,男35例,女33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5~48岁,平均(38.4±1.2)岁。试验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7~46岁,平均(37.5±1.5)岁。经过体检,两组患者无其他重大的系统疾病,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试验组患者进行特殊护理:①患者心理的辅导:由于气管切开所以患者不能说话,不能与周围的人交流,患者的内心很痛苦,我们就要照顾患者的感受。患者不能说话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譬如利用数字卡片交流,数字1代表大便,数字2代表小便,数字3代表想吃饭等,如此的与患者进行交流[2]。②采取正确的体位:气管切开的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要求使用其他的体位,用枕头垫高患者的头部,经常帮助患者翻身等,防止发生压疮。③准确的排痰:首先对患者的用药,药物对痰的作用可以让肺内的痰易于咯出。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翻身是为了让药物与痰液充分接触,拍背是为了使痰易于咯出。最后就是吸痰,此步骤是为了那些危重患者无力咳嗽或是因为疾病导致咳嗽反射消失的。应当注意的是使用呼吸机吸痰时,会使血氧分压降低,所以在吸痰前应该大量的吸入氧气。④对切口的正确处理:手术后应尽量使切口周围皮肤处于无菌状态,切口周围处每天用0.5%的碘伏消毒2次,每天更换敷料包或随脏随换,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每4小时更换1次气管内套管,去内套管时动作幅度要小,尽量轻柔,当然气管内的套管必须过严格的消毒。⑤保持病室空气清净:经常开窗通风,使得室内空气清新,因为患者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很高。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加强护理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要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00%)低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例(%)]

    组别例数下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46(17.65)7(20.59)4(11.76)17(50.00)试验组341(2.94)2(5.88)1(2.94)4(11.76)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了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加之医务工作者操作的不规范,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原因,破坏了人体的生态平衡,因此导致了医院感染逐年上升[3]。而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术后体质弱,没有抵抗力,各种细菌极易侵入人体,尤其是气管套插入呼吸道以后降低了呼吸道的保护功能,因而勿引起呼吸道的感染。

    通过对68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观察,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要比普通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50%)降低很多,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因此在控制气管切开患者感染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服务、特殊的体位护理等,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的呼吸道,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降低肺部感染的几率,避免损伤气管周围组织引起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4参考文献

    [1]周园.急诊复合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3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5.

    [2]袁琰琴,王线妮,余咏,等.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呼吸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0):1952.

    [3]程玉红,黄春燕,陈柳华.重症极度肥胖行气管切开患者2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27):3535.

    [收稿日期:2013-03-27编校:费越/郑英善]

    ↑上一篇: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