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95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5%以上。ARD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致病环节众多、病死率高,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2]。为了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和护理效果,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 例临床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临床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符合1992年欧美ARDS联合委员会关于急性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氧合指数、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观察组护理方法[4]:①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并告诫患者不良的心理可能会影响后期的手术与康复,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②密切观察患者的个性生命体征,若发现窒息,血压低,血糖异常,凝血全套时,应静脉推注肝素,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和肝功能,防止MODS的发展,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协助麻醉医生用药,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并密切注意摄入和输出,全面的记录。③防止并发症,保持病室环境清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2次/d。每天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翻身、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比较两组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共发放100份调查评分表,收回有效评分表100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患者及家属满意4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 98.0%,对照组37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两组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2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RDS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频数、呼吸窘迫、以及顽固性低氧血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RDS其发病机理复杂,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发生,治疗困难[5]。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挽救ARDS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 非常有效的方法。患者需要合理的、系统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6]。通过本文研究表明,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过有效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并且家属的满意度呈现大幅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朱一军,沈玉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俯卧位通气床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10(12):20.

    [2] 艾克柏尔,艾尔肯·斯依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38.

    [3] 俞森洋.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的评介[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6):456.

    [4] 邓顺连,彭美华,周文莉.机械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测和护理[J].当代医学,2010,38(33):118.

    [5] 李 娜,陆士奇,金 钧,等.急性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0,30(1):9.

    [6] 吴家会.急症心胸外科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治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8,21(3):29. [收稿日期:2013-03-20 编校:朱林]

    ↑上一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4例临床治疗体会
    ↓下一篇:40例利用无创呼吸机的间歇正压呼吸疗法进行呼吸衰竭救治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