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0  浏览次数:69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哲  130031 长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此病欧美国家发病率高,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发病率也有提高。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本文使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2例,并进行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至6月门诊及住院UC患者62例,均符合UC的诊断标准。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5氨基水杨酸)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8岁;病程14 d~16年;对照组(单用5氨基水杨酸)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0岁;病程14 d~12年。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5氨基水杨酸,1.0 g/次,4次/d。治疗组在服用5氨基水杨酸得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150 mg/次,3次/d,餐后立即口服)。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评定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根据腹胀症状总评分变化判断疗效,痊愈:腹胀消失;显效:症状积分下降≥75%;有效:症状积分下降50%~75%;无效:症状积分<5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组相关指标比较:将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5个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例患者均完成了2周治疗过程,依从性好,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腹胀积分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腹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周,2组腹胀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或<0.01),且治疗后2周时的腹胀积分还显著低于治疗后1周(P< 0.05)。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腹胀积分变化比较(略)

    2.2 2组腹胀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1、2周时腹胀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2 2组腹胀改善情况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治疗后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3 2组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UC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发病年龄较国外更晚一些[2],如果一经确诊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病程发展的严重程度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以控制发作,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目的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氨基水杨酸和柳氮磺吡啶被认为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单独使用疗效不理想,因此探索更好的治疗措施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5氨基水杨酸可清除中性粒细胞氧爆发产生的氧自由基,使之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前列腺素;改变黏膜内电解质交换;抑制肥大细胞放大炎症的作用而消除炎症。新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对结肠肠壁组织有特别亲和力,起到抗炎作用[3]。所以近年来着眼于提高5氨基水杨酸在结肠的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局部予以5氨基水杨酸治疗(如灌肠等)更能有效而迅速地诱导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4,5]。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是由阿嗪米特、胰酶、纤维素酶和二甲基硅油等4种成分组成的复方肠溶片剂。阿嗪米特为一种强效促进胆汁分泌的药物,不仅能增加胆汁的分泌量,且可增加胆汁中固体成分的分泌量,还可增加胰酶的分泌量,促进消化功能[6];胰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可改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恢复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7];纤维素酶有消化纤维、提高胰酶活性的作用;二甲基硅油能降低胃肠内液体表面张力,消除胃肠道的气体,减轻腹胀。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的腹胀积分普遍较高,治疗后1、2周时均显著降低(P< 0.05 或<0.01),提示单用或联合使用5氨基水杨酸、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可以改善患者的腹胀症状。还发现联合使用5氨基水杨酸和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的患者治疗后1周、2周时的腹胀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用5氨基水杨酸组,提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起效快,能有效改善腹胀症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复方阿亲密特肠溶片联合5氨基水杨酸组治疗1、2周时腹胀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93.75%,与单用5氨基水杨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还可见治疗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也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说明该联合用药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安全而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巫协宁.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0,1:1820.

    2 欧阳钦主编.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第1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0.

    3 Hirohata S,Ohshima N,Yanagida T,et al.Regulation of human B cell function by sulfasalazine and its metabolite.Int Immunophamacol,2002,2:631640.

    4 Safdi M,DeMicco M,Sninsky C,et al.A 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oral versus rectal mesalamine versus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ulcerative colitis,Am J Gastroenterol,1997,92:18671871.

    5 Regueiro MD.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proctitis.J Clin Gastroenterol,2004,38:733740.

    6 孙泓,蒲小平.阿嗪米特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232126.

    7 Suarez F,levitt MD,Adshead J,et al.Pancreatic supplements reduce symptomatic response of healthy subjects to a high fat meal.Dig Dis Sci,1999,44:13171321

    ↑上一篇:苗族人群幽门螺旋杆菌CagA因子与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十二指肠间质瘤19例的诊治与预后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