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09-09-27  浏览次数:778次

    作者:陈佳萍,吴佳玲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以指导护理实践。方法:收集342例临床病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诱因进行分析。结果:(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恶性肿瘤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年龄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逐渐减少,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2)饮食不当、酗酒及药物使用不当等为常见诱因。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并完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消化道溃疡;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如处理不及时病死率较高。为了探索此病的常见病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笔者总结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就其病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

      本组342例,其中男256例,女86例,男女比例为2.98∶1。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52.8岁。青年人(年龄≤35岁)16.08 %(55/342),中年人(年龄36~59岁)38.89 %(133/342),老年人(年龄≥60岁)占45.03 %(154/342)。

      1.2  发病季节

      春季发病169例,占49.42 %;夏季51例,占14.91 %;秋季28例,占8.19 %;冬季94例,占27.49 %。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率的76.91 %。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占55.85 %,其次为出血性胃炎(22.81 %)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99%),第4位为恶性肿瘤(6.72 %)。见表1。表1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分析(略)

      2.2  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

      35岁以下上消化道出血者主要以消化性溃疡为主(67.27 %),恶性肿瘤极少(1.82 %)。3~59岁的虽然仍然以消化性溃疡为主,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著上升(18.80 %)。60岁以上患者的恶性肿瘤比例高达10.39 %。见表2。表2  上消化道出血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略)

      2.3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    见表3。表3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诱因分析(略)

      3  讨 论

        本组资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中老年患者居多,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出血多见,饮食不当、酗酒、药物不良反应是发病的主要诱因。本组男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随着年龄递增,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年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可能与肝炎发展病程有关,从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大约10~15年,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好在中年。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患者中,出血性胃炎发病率明显增加(27.27%),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及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即所谓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应予重视。      另外,随着年龄的递增,虽然消化性溃疡总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在消化性溃疡病因构成中,胃溃疡所占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35岁以下胃溃疡病发病率为7.27 %,36~59岁占12.78 %,60岁以上为13.64 %。这可能与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可能因动脉硬化而出现微循环障碍,胃黏膜上皮细胞代谢减慢,黏液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膜萎缩,最终导致屏障功能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较多,尤以饮食不当、酗酒为多见(59.06 %)。饮酒可使胃黏膜毛细血管充血及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黏膜糜烂,破坏黏膜屏障,产生急性出血。

        加强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宣教工作十分重要。应加强饮食与烟酒管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及出血的严重性,从而自觉遵从饮食管理。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无刺激饮食,避免食用机械性刺激强的食物(如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葱头、韭菜、芹菜等)和化学性刺激强的食物(如浓肉汤、辣椒、咖啡、浓茶、酸醋等),定时进食。在溃疡活动期,宜少食多餐,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使胃酸分泌有规律;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具有稀释和中和胃酸的作用。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面食为主,因其柔软、易消化,且其所含的碱能中和胃酸,不习惯面食者以软米饭或米粥代替。由于蛋白质类食物具有中和胃酸作用,可摄取适量脱脂牛奶,宜安排在两餐间饮用,但牛奶中的钙质易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饮。对嗜烟酒者,劝其戒除。       另外,需增强患者体质,使其提高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调整日常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参加适量的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游泳等,同时进食营养丰富食物,慎用或禁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参考文献】    [1]冯卫华. 20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610.

      [2]马雨慧,黄翠云. 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13-315.

      [3]陈连辉,万珠琴.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荟萃,2003,18(4):200-201.

    ↑上一篇:腹部术后强化功能锻炼伴腹部按摩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小儿消化性溃疡32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