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慢性胃炎326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28  浏览次数:811次

    作者:张晓林    作者单位:紫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紫阳 725300

    【关键词】  慢性胃炎;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

      1临床资料

        均有上消化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326例(门诊228例,住院98例),男176例,女150例,年龄21~75岁. 农民201例(61.7%),干部职工89例(27.3%),其它36例(11.0%). 病例均在胃镜活检的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感染情况,采用福建三明市蓝波生物技术生产的H.pylori诊断卡诊断. 本组病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188例(总数的57.7%),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137例(总数的42.0%),慢性肥厚性胃炎1例. 女性患者中CSG 89例(女性的59.3%),CAG 61例(女性的40.7%);男性患者中CSG 99例(男性的56.3%),CAG 76例(男性的43.2%). 病例中,<50岁284例,其中,CSG 248例(<50岁患者的87.3%),CAG 36例(<50岁患者的12.7%);≥50岁共42例,其中,CSG 11例(≥50岁患者的26.2%),CAG 30例(≥50岁患者的71.4%). H. pylori阳性267例(总数81.9%),其中,CSG并H.pylori感染162例(CSG的86.2%),CAG并H. pylori感染105例(CAG的76.6%). 胃镜下有十二指肠液胆汁返流78例(患者总数的23.9%);各年龄组间和不同类型胃炎中十二指肠返流的检出率相近. 慢性胃炎糜烂的检出率为12.9%,其中,CSG伴糜烂8.0%,CAG伴糜烂4.9%. 慢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47例(患者总数的14.4%). 其中,CSG伴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2例,占肠化和增生患者总数的4.3%,CAG伴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45例,占肠化和增生患者总数的95.7%,是CSG伴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的22.5倍,而且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组病例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中CSG 2例,年龄均<50岁;CAG 45例中,<50岁者11例(24.4%),>50岁者34例(75.6%).

        2讨论

       慢性胃炎是多种有害因素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1],其发病在胃病中居首位,在富硒地区紫阳县也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从本组病例的临床总结中可以看到,慢性胃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CSG发病率最高,CAG次之;H.pylori的感染率也较高,说明H. pylori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卫生条件、群众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习惯等因素有关[2]. 本组病例中十二指肠液返流、慢性胃炎伴糜烂者也较常见,慢性胃炎伴腺化生和非典型增生者更是不可忽视的病理改变. 胃黏膜浅表性的炎症改变可逐步发展成为黏膜的萎缩性炎症,出现肠腺化生或增生,最终导致胃黏膜的完全萎缩,少数患者甚至由此可演变成胃癌[3]. 因此,积极地减少和消除对胃黏膜的有害因素,能有效的减少和防止萎缩和肠腺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的发生.

    【参考文献】[1] 吴玉娥,王淑英,刘大巍,等.慢行胃炎4741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996,8(25):39-40.

    [2] 阮洪军,石美珲.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初探[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7,9(2):83-84.

    [3] 朱阳春,李茂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相关研究[J]. 中化消化内镜杂志,1998,6:145-146.

    ↑上一篇: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下一篇:腹部术后强化功能锻炼伴腹部按摩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