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发表时间:2010-02-02  浏览次数:645次

    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作者:黄东航 李乐 郑长森 林强 游振辉 程长铭 赖智德 李建党    作者单位:350001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基本外科,检验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D26的水平。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CD2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5.180,P<0.05),并且随着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升高(F=4.679,P<0.05)。术后1个月,血清CD26水平较术前降低(t=12.116,P<0.05)。结论 血清CD26可作为大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D26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评价疗效。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D26    CD26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研究发现CD26与某些恶性肿瘤的演进有明显关系[1]。本文对6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中位年龄47.2岁(22~70岁)。右半结肠癌12例,左半结肠癌20例,直肠癌2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献血员,其中男20例,女10例;中位年龄42.6岁(21~55岁)。  1.2  方法    取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后吸取血清分装保存于-20 ℃冰箱内待测。大肠癌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各采血1次。血清CD2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酶标测定仪为美国Bio-Rad公司产品。采用奥地利Bender Med Systems公司的Human sCD ELISA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定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D26为(620.0±86.2)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517.7±92.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0,P<0.05)。  2.2  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与Dukes分期的关系    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随着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P<0.05)。多重两两比较显示,除B期与C期、C期与D期外,其余各期(A期与B期、A期与C期、A期与D期、B期与D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D26水平比较    大肠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CD26为(507.4±80.4)μg/L,较术前(620.0±86.2)μ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6,P<0.05)。3  讨论    CD26又称二肽酰肽酶Ⅳ,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Ⅱ型跨膜蛋白。它参与免疫调节、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并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CD26是一种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的多功能蛋白,同时它也作为可溶性蛋白被释放到细胞质中。正常情况下,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并不表达CD26。但在发生恶性转化后,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CD26的表达[3]。    血清CD26是由细胞膜的CD26裂解、脱落于血液中形成的可溶性物质。本研究表明: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de la Haba Rodriguez等[4]的报道结果相似。这初步表明血清CD26可作为大肠癌的分子标志物。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与Dukes分期的关系,发现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两两比较,A期与B期、A期与C期、A期与D期、B期与D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检测血清CD26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B期与C期、C期与D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本研究例数较少有关。    对术后1个月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的随访结果显示,肿瘤切除后,因去除了肿瘤负荷,血清CD26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D26水平有助于对疗效的评价及术后复发的监测。【参考文献】  [1]Pro B, Dang NH. CD26/dipeptidyl peptidase IV and its role in cancer. Histol Histopathol,2004,19(4):1345-1351.  [2]Gorrell MD, Wang XM, Park J,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and related proteins. Adv Exp Med Biol,2006,575:45-54.  [3]Fric P, Sovova V, Sloncova E, et al.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some molecular markers in sporadic cancer of the left and right colon. Eur J Cancer Prev,2000,9(4):265-268.  [4]de la Haba Rodriguez J, Macho A, Calzado MA, et al. Soluble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CD26)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Neoplasma,2002,49(5):307-311.

    ↑上一篇:结直肠癌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从肝移植角度重新认识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