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Crohn病并发多处肠穿孔2例

    发表时间:2010-02-04  浏览次数:676次

    Crohn病并发多处肠穿孔2例作者:金平 朱健勇 周建春 邬时国     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外科     Crohn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现将我院2例并发多处肠穿孔Crohn病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41岁,因突发性全腹痛4 h入院。既往有长期腹部隐痛病史,曾行胃镜、肠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结肠未见异常。查体:腹部呈“板状腹”,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下降,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部X片:两侧膈下见游离气体。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疼痛仍不缓解,出现发热,体温38.3 ℃,体征进一步加重,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较多肠内容物及渗液,距回盲部约60 cm开始肠管之间轻度粘连,小肠明显水肿、扩张、变硬,肠系膜多枚淋巴结肿大,分别距回盲部90、120、150 cm处系膜缘穿孔,直径约1.5 cm。结肠无异常。切除距穿孔两端各约15 cm共110 cm小肠。大体标本见系膜缘侧见一长纵行裂隙性溃疡约90 cm,内见3处穿孔。病理报告:回肠慢性肉芽肿性炎急性发作伴穿孔,诊断为Crohn病。术后予以柳氮磺胺吡啶,并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等治疗。PPD试验阴性,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诉腹痛。    患者男性,80岁,突发性全腹痛48 h伴恶心、呕吐入院。既往有慢性腹泻病史,曾行纤维肠镜提示结肠息肉,病理检查为慢性炎症。查体:神清,房颤心率,腹部呈“板状腹”,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下降,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部X片:两侧膈下见游离气体。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较多肠内容物及渗液,距回盲部约50 cm开始肠管之间也见轻度粘连,肠壁水肿、增厚、变硬,近端肠管扩张,小肠系膜多枚淋巴结肿大,分别距回盲部60、75、90、110 cm处系膜缘4处穿孔,直径约1.0~1.5 cm, 升结肠见一憩室, 切除距穿孔两端各约20 cm共90 cm小肠。病理报告:回肠慢性肉芽肿性炎急性发作伴穿孔,诊断为Crohn病。术后出现心、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裂开,予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好转。 PPD试验阴性,痊愈出院,随访近1年未诉腹痛。讨论    Crohn病是炎性肠病的一种,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不一,可见急性阑尾炎型、慢性肠炎型、肠梗阻型、腹腔肿块型、肠穿孔和腹膜炎表现型、出血型、肠瘘型以及中毒性巨结肠型。直接引起肠穿孔表现相对较少,国内杨川华等[1]报道为5.8%。而表现为同时多处穿孔更为少见。    针对肠穿孔的治疗应该首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包括相应增厚的肠系膜和肿大淋巴结。1990年以后大多数外科医生支持在保证吻合口通畅和足够血运的前提下, 通过肉眼术中尽量判断出正常肠管,尽量减少肠组织切除范围。一致认为复发与肠管切除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病变本身的活动状态。关于肠管切除范围尚有争议,多数外科医生赞成较保守的切除范围。由于有肠穿孔表现的患者大多为Crohn病活动期,因而术后的针对性治疗非常关键,应该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艾迪沙)、甲硝唑、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改善预后。防止再次穿孔,反复切除引起难以处理的短肠综合征。【参考文献】  [1] 杨川华,冉志华,戈之铮,等.克罗恩病52例临床诊断分析[J].胃肠病学,2005,10(1):27-30.

    ↑上一篇:64层螺旋CT胰胆管和腹腔血管三维成像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下一篇: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