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12  浏览次数:599次

      作者:李红平 牟海军 周元昆 邓时莉 黄 芸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3)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内窥镜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是胃内容物甚至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破损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致食管溃疡、 狭窄及癌变,临床上以反酸、胃灼热、 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特征。RE在西方国家较常见,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脂肪类食物增多,RE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李兆申等〔1〕调查显示,1990~1999年RE占内镜检查总数的2.02%,而 2000~2004年上升至5.11%,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发生率更高。为进一步了解RE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本文将我院近7年来经内镜诊断的老年人 RE 90例与同期检出的中年人 RE 165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人 RE的临床、内镜及H.Pylori(HP)感染等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 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对28 304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剔除明显胃肠道梗阻、药物治疗中及治疗后复查的病例,共检出 RE 患者255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78例,年龄41~84岁,平均(56.6±14.9)岁,男女比例为2.27∶1。分为老年组( ≥60岁)和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60~84岁,平均(69.2±8.9)岁;中年组男性118例,女性47例,年龄40~59

      岁,平均(49.8±8.2)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胃灼热、 反酸、 胸骨后疼痛、 吞咽困难、 嗳气、呕血或黑便等。病程最短者1 w,最长者 3.8年,平均11个月。

      1.2 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GIFXQ 240或GIFXQ 260电子胃镜检查,采用1994年洛杉矶会议标准将 RE分为 A、 B、 C、 D 4级〔2〕。A级:食管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破损长径≤5 mm;B级:食管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上,破损长径>5 mm,但病灶间无融合;C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D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达食管周径的75%以上,存在 Barrett食管 (BE)或食管狭窄即列入D级。 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内镜下表现分级、并存疾病、HP感染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组与中年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 老年组反酸、胃灼热、 胸骨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吞咽困难、 嗳气、 呕血和(或)黑便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中上腹疼痛的发生率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 老年组与中年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

      2.2 两组RE检出率比较 本资料中RE检出率0.9%,老年组和中年组 RE检出率分别为1.3%(90/6 683)和0.7%(165/21 621),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 P<0.01)。

      2.3 老年组与中年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比较 老年组A级、C级食管炎发生率与中年组比较无差异(P>0.05),B级食管炎少于中年组(P<0.05);但D级食管炎所占比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见表2。

      2.4 老年组与中年组并存疾病比较 90例老年组中并存1种疾病的有29例(32.2%);并存2种疾病的有39例(43.3%); 并存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有22例(24.4%)。165例中年组中并存1种疾病的有75例(45.5%);并存2种疾病的有68例(41.2%);并存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有22例(13.3%),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并存率老年组高于中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食管裂孔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并存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低于中年组 (P<0.05);浅表性胃炎、残胃炎、胃癌、十二指肠球炎等并存疾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表2 老年组与中年组内镜下RE分级比较表3 老年组与中年组并存疾病比较与中年组比较:1)P<0.05

      2.5 老年组与中年组合并BE及HP感染情况的比较 在255例 RE 患者中,伴发BE10例,其中老年组 8例(8.9%),中年组2例(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老年组为7.8%,中年组为7.3%,两组无差异(P>0.05)。

      3 讨 论

      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内镜技术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也逐年增高,且多见于老年人,可能因为老年人食管下段抗反流的功能低下和食管黏膜的退行性变更易出现反流和反流物中H+所致的食管黏膜损害;另外,老年人伴发病较多,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多种药物,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RE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嗳气、厌食、 纳差、 吞咽困难及消化道出血,而反酸、 胃灼热、胸骨后疼痛等典型 RE 症状表现较少,其原因可能为老年人食管、 胃肠神经末梢感觉迟钝,对食管扩张产生的疼痛敏感度下降,对食管酸碱灌注缺乏敏感性有关。有研究显示,RE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有胃灼热、反酸症状者并不增加〔3〕。

      RE患者的内镜表现以B级、C级为主,D级较少,这一构成趋势与欧美国家相近,但欧美国家D级患者约占25%〔4〕,高于本资料。而老年组D级患者比率高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并发出血,而且唾液中重碳酸盐分泌减少,食管中酸灌注增加有关〔5〕。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RE并存疾病种类多,病情较重。易并发食管裂孔疝、 萎缩性胃炎、胃溃疡。食管裂孔疝是老年人RE不可忽视的病因之一,食管裂孔疝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而且老年人各种功能逐渐减退,酸清除能力减弱、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贲门松弛、食管上皮的增生和修复能力下降,终致RE发生。

      既往认为BE是由 RE演变而来,目前研究倾向于认为BE与 RE一样,是一种独立的疾病〔6〕。国外研究发现,BE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为正常人群的 30~125倍,出现异型增生预示腺癌发生〔7〕。本研究中,老年组 RE合并BE者明显增多应高度重视,对这类患者应进行内镜随访,对早期发现食管腺癌可能具有重要意义。HP感染和RE的关系一直有较大争议,近来较多研究表明二者间并无明确关联〔8〕。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老年人RE发病率高于中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重度食管炎的发生率高,易并存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尤以食管裂孔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为多,发病与HP感染无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5):3158.

      2 任 旭.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和病理学诊断及分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112736.

      3 高建萍,王 虹,顾 清,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5):3501.

      4 Dent J,Jones R,Kahrilas P,et al.Management of gastrol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general practice1〔J〕.Br Med J,2001;322(7282):3447.

      5 王 虹,刘 宾,姜佳丽.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2):17880.

      6 许国铭,邹多武.应重视胃肠动力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34.

      7 Pera M,Manterola C,Vidal O,et al.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J〕.Br Surg Oncol,2005;92(3):1519.

      8 Jonaitis LV,Kiudelis G,Kupcinskas 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erosive and nonerosive GERD in highhelicobacterpylori prevalence region〔J〕.Dis Esophagus,2004;17(3):2237.

    ↑上一篇:大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酪酪肽受体的分布与特性
    ↓下一篇:胃异位胰腺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