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P53和PCNA 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540次

      作者:辛红波 作者单位:滨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251700

      【关键词】 大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P53蛋白;PCNA蛋白

      大肠癌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术后转移。临床上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预后,因此探讨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生物标记是大肠癌基因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53、PCNA 蛋白进行检测,探讨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全部病例选自2005—2008 年我院大肠癌根治术切除标本共51 例,其中男性26 例,女性25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8 ±17.68)岁。分化程度和转移情况为:高分化19例,中分化19例,低分化13例;伴淋巴结转移19例,伴肝脏转移2 例。所有材料按照全国大肠癌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由两名病理医生复查确定。

      1.2 试剂 免疫组化试剂盒:鼠抗人PCNA 蛋白抗体(即用型),鼠抗人P53 蛋白抗体(即用型),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

      1.3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 及PCNA蛋白,阳性对照由试剂盒提供,阴性对照由PBS 代替一抗,实验步骤按说明书操作。按全国大肠癌协作组1986 年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1]:高分化(管状腺癌Ⅰ级及乳头状腺癌),中分化(管状腺癌Ⅱ级及粘液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Ⅲ级及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P53、PCNA 阳性细胞,对染色阳性细胞,高倍镜下选择10 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计数100 个肿瘤细胞,PCNA 阳性细胞数占肿瘤细胞数10 %~25 %为(+),26 %~50 %为(++),51 %~75 %为(++ +),> 75 %为(++++) ; P53 阳性细胞数占肿瘤细胞数<10 %为(-),10 %~25 %为(+),26 %~50 %为(++),51 %~75 %为(+++),>75 %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或无) 和淋巴细胞浸润(- 、+ 、++ 、+++) 。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 检验、相关性检验。

      2 结果

      2.1 大肠癌P53 、PCNA阳性表达情况 见表1。表1 P53 、PCNA阳性表达情况

      2.2 P53和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人类p53 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其所表达的产物为分子量53 kD 的核磷酸蛋白。野生型p53 基因表2 大肠癌P53、PCNA 蛋白表达结果例数 P53蛋白抗肿瘤作用主要是进行细胞周期检查点( checkpoint)的正常调控,使DNA 损伤细胞进入G1/G0 期阻滞和DNA 修复程序,而不能进入S 期,从而抑制细胞的恶性增生,而一旦p53 发生突变,这种作用将会大大降低。因为突变型P53 蛋白较野生型P53 的半衰期延长,所以才可以用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到。在人类约75%的癌中都发现突变P53 蛋白,如食管癌、肺癌、胃癌、结肠及直肠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尤其是在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上具有一定的意义[2,3]。本研究发现P53 蛋白表达与癌的分化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突变P53 蛋白的过表达将会直接影响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综上,P53 蛋白过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大肠癌P53 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造成其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的原因之一。

      伴随p53 基因突变的发生,细胞增殖活性是否一定增高? 我们选择细胞增殖状态的理想标记物PCNA 对此进行研究。PCNA 是非组蛋白细胞核多肽,是DNA 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是DNA复制的必需物质,其含量与细胞增殖状况密切相关,现已成为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有效指标[4]。目前研究认为,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在评价肿瘤细胞群体增殖活性方面优于其他技术,其表达在细胞增殖周期G1后期开始升高,G1~S期交界时达高峰,S期持续高水平[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高分化癌组中的PCNA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持续高水平。说明同时检测PCNA 蛋白表达较单纯根据病理分级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更为客观可靠。

      因此,可认为P53 蛋白表达阳性、肿瘤PCNA的高表达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且在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中也起着更重要作用。说明P53 和PCNA 蛋白都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合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P53 和PCNA 蛋白的表达,能更客观、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这两种指标对大肠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协作组.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J].中华肿瘤学杂志,1986,8(2):156.

      [2] Flamiui G,Carigliano G,Ratto C,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ytoplasmic P53 over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J].Eur J Cancer,1996,32A(5):802.

      [3] 徐永兴.P53和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5):324325.

      [4] Dietrich DR. Toxic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PCNA , a novel endogenous marker for cell proliferation[J].Crit Rev Toxicol,1993,23(1) :77109.

      [5] 罗志谋,蔡沛然,洪亮.P53 和PCNA 蛋白在大肠癌病人中表达的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1(3):188189.

    ↑上一篇: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
    ↓下一篇:肉毒碱注射与球囊扩张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