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鲁北地区826例肝硬化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14  浏览次数:539次

      作者:李锟 李伟华

      【关键词】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较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多见,但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1]。为了解鲁北地区肝硬化病因的特点及其变化,我们对我院近10年来826例肝硬化病人的病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收治来自滨州、东营、德州三地市826例初诊住院肝硬化患者,其中男591例,女235例,男女比例251∶1,年龄21~83岁,平均564岁。

      1.2 诊断标准 依据慢性肝病病史,临床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B超,CT等)资料,或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必须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常年大量饮酒史;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有肝内外胆管狭窄、闭塞或阻塞的影像学证据;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需血清免疫学标志物阳性;布加综合征患者需有彩超、磁共振或下腔静脉造影;心源性肝硬化患者有长期慢性心力衰竭病史;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需有血铜、铜蓝蛋白、尿铜异常;药物和毒物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有明确的常年服用肝损害药物或接触毒物的病史。隐原性肝硬化患者为不明原因的肝硬化。

      1.3 统计方法 计算各致病相关因素占全部病例的构成比。不同组间率和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肝硬化病因的构成比 826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析见表1。在826例肝硬化患者中(因存在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情况,故以例次来统计,共907例次):病毒性肝炎676例(745%),其中乙型肝炎615例(678%);酒精性肝硬化132例(146%)。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41例(45%),隐原性肝硬化58例(64%)。81例肝硬化患者为混合因素引起,占89%。表1 826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构成(略)

      2.2 不同时期肝硬化主要病因的变化 我们以2000年1月为界将时期分为前后二段(各5年),分析主要病因变化。如表2所示,后5年诊断肝硬化的患者与前5年相比,酒精性肝硬化病人比例明显增加,χ2=895,P<001,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比例相对下降,χ2=590,P<005。表2 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主要病因构成病因(略)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826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析,发现在鲁北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占统计人数的678%。乙型肝炎病人同时合并丙肝、丁肝或酒精因素者56例,占总人数的62%。有研究证实,两种病因先后或同时作用于肝脏,更易致肝硬化[1]。这提示在本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任务仍很艰巨。

      慢性酒精中毒在西方国家多见,其所致肝硬化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7倍。各国家或地区酒精消耗量与肝硬化的发病率之间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2]。在我国,有人统计酒精性肝硬化占肝硬化总发病率的5%~10%[3]。本组资料显示,本地区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为146%,按不同时期进一步分析,其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这与随着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酒量增加有关。对酒精性肝病的宣教、预防和治疗应进一步加强。

      隐原性肝硬化在本地区肝硬化病因中占64%。随着对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这一部分所占比例应该逐渐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H)是近年来开始研究的一种脂质代谢异常。有人统计70%隐原性肝硬化是由NASH引起[4]。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NAFH发病率也会逐年升高。此外,新型的嗜肝病毒及遗传因素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在鲁北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 考 文 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42

      2.梁扩寰,李绍白.肝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3

      3.王宝恩,尹珊珊.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312.

      4.Dancygier 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J].Versicherungs Medizin,2002,54(1):11

      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滨州市 256603;

      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

    ↑上一篇:PTEN基因编码产物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药物性肝炎124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