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

    发表时间:2011-04-13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崔建东 李涛 王宝利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肿瘤科

      【摘要】 目的 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接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术后3、7、30 d和6个月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出现胸水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1,2],传统采用脾脏切除术治疗,然而此类患者由于血液学情况异常和肝功能不正常,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同时脾脏完全切除后脾脏免疫功能丧失,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我们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经临床检验及CT、B型超声(B超)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所致(8例合并有肝癌)脾功能亢进,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1~65岁;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18例,B级14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9±1.2)×109/L,红细胞(3.56±0.44)×1012/L,血小板 (56±19)×109/L。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的泰尔茂RH或Cobra导管插至脾动脉进行造影,显示脾动脉走向及分支情况,再将导管尽可能超选择到脾脏中下极的脾段动脉,将无菌的明胶海绵颗粒(2 mm×2 mm×2 mm)与适量造影剂碘海醇混合后,分次缓慢注入脾动脉分支,观察血流速度减慢情况,至血流减慢或出现造影剂反流即停止,再次脾动脉造影示栓塞情况,栓塞面积控制在60%~70%。患者术前清洁灌肠,应用抗生素3 d,术后使用抗生素7 d以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术后 3、7、30 d及6个月抽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密切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血常规的变化 白细胞术后3 d明显上升,达到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上,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于3 d后开始上升,7 d后达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白细胞、血小板有所下降,但6个月后均稳定在正常水平,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及红细胞变化情况n=32,±s

      时间白细胞(×109/L)红细胞(×1012/L)血小板(×109/L)

      术前2.9±1.23.6±0.456±19

      术后3 d9.5±2.2*3.6±0.483±22*

      术后7 d 9.2±2.4* 3.6±0.4150±41*

      术后30 d 7.2±2.2* 3.6±0.5142±53*

      术后6个月5.9±1.4*3.6±0.5121±27*

      注:与术前比较,*P<0.01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左上腹疼痛,不同程度的恶心、食欲下降,体温最高达39.5℃,经过2~3周积极治疗后均缓解。出现少量胸腔积液3例,未做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胸腔积液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脾脓肿、脾破裂、腹膜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

      3 讨论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既保留了部分脾组织,使脾脏的免疫功能得以保存,又达到了外科切脾同样的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使部分脾实质发生缺血性梗死、机化、萎缩,最终被纤维组织增生替代,消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减少血细胞在脾脏的滞留和破坏,改善脾亢患者的外周血象,减少患者的出血倾向,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不受影响。有研究报道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亢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3-5],本研究表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上升,白细胞术后3 d明显上升,达到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上,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与脾坏死组织吸收所致的反应性无菌性炎症及脾内潴留白细胞迅速释放到外周有关。血小板于3 d后开始上升,7 d后达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白细胞、血小板有所下降,但6个月后均稳定在正常水平。而红细胞计数术前、术后比较变化不大(P>0.05),可能与术前红细胞并无明显下降及脾对红细胞潴留、吞噬和破坏作用较弱有关。有文献报道认为脾脏栓塞面积以40%~75%为宜[6-9],我们的经验是脾脏栓塞面积在60%~70%,既无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又好。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水;并发症为脾脓肿、脾液化坏死、门、脾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积液并左下肺炎等[9-11]。本组患者之所以不良反应轻,我们考虑与下例因素有关:(1)选择合适患者:我们选择的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 Pugh A级、B级,无C级患者;(2)术前、术后处理得当:术前、术后均使用抗菌素,术前进行了清洁灌肠;(3)脾栓塞技术有关:在手术时,我们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将导管超选择到脾脏中下极的脾段动脉进行栓塞;(4)脾栓塞面积控制好,我们进行的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使脾脏栓塞面积均控制在70%以下。

      综上所述,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吕云福.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9692971.

      2 Pinto AG, Namyslowski J, Pandya P.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due to hypersplenism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in preoperative management.South Med J,2005,98:481483.

      3 Amin MA, Gendy MM, Dawoud IE,et al.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versus splenectomy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splenism in cirrhotic patients.World J Surg, 2009,33:17021710.

      4 Wang HY, Shih SC, Lin SC,et al.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12-month hematological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Epatogastroenterology,2008,55:18381842.

      5 关素安,赵军.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6157.

      6 Zhu K, Meng X, Qian J,et al.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in cirrhosis: a long-term outcome in 62 patients.Dig Liver Dis, 2009,41:411416.

      7 陆建东,茅旭平,徐向荣,等.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4175.

      8 徐伟.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8,29:9697.

      9 张华定,王明波,刘吉祥.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和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9,31:15711572.

      10 Yoshida H, Mamada Y, Taniai N,et al.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Hepatol Res, 2008 ,38:225233.

      11 张新元,耿惠杰,王宝才,等.肝硬化部分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河北医药,2009,31:25552556.

    ↑上一篇:胃大部切除术中食管损伤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